《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岳连国、盛世良、黄琳、舒泰峰/ 北京、莫斯科报道
在解决了边界问题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对话重心将转移到务实和互利的合作上来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6月30日起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元首会议。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一年内第二次访问俄罗斯。
媒体对于这次访问给予了大量的关注。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北京分社社长柯舍夫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我们总社有全面的报道计划,胡锦涛在俄罗斯所有的活动我们都会报道,不会漏过任何一个机会。”早在两个多月前,有关此次胡锦涛访俄的日期等内容,柯舍夫就从时任俄罗斯驻中国大使罗高寿那里知道了。此后关于胡锦涛访问俄罗斯的任何消息,他都立即报道。迄今为止,柯舍夫已经报了20条左右的相关消息。“这样的报道会持续到胡锦涛出访回来后。”他说。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莫斯科分别采访了俄罗斯政界的一些知名人士及专家学者。他们普遍认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此次来访具有非同寻常的政治和经济意义。因为不管是从俄罗斯国内局势、还是中俄关系来说,胡锦涛的此次访问,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俄罗斯转轨基本完成
2005年对俄罗斯来说是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年份。15年前的6月12日,俄罗斯联邦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俄联邦国家主权宣言。以后这一天被定为俄罗斯独立日。15年间,俄罗斯从“叶利钦时代”进入了无可争议的“普京时代”。
同样是在今年,5月31日,一场“世纪大审判”之后,举世瞩目的俄罗斯前首富、尤科斯石油公司前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逃税和欺诈案判决终于尘埃落定。俄媒体认为,这一事件宣告了俄罗斯“寡头时代”的终结,也是俄罗斯转轨基本完成的重要标志。俄罗斯《消息报》点评说:“毫不夸张地讲,这一标志性事件将决定国家未来多年的发展方向。”
在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弗里兰问及寡头问题时,普京回答说:“那些有钱人不应当控制社会……寡头们不可以、也没有权力影响政府的决策。如果有人不喜欢这样,如果有人已经习惯了无政府主义,那我很抱歉,他们将必须遵守新的规则。”普京实际上道出了他的新执政思路:抛弃建立在权贵、官僚和犯罪基础上的市场经济,选择建立在强大的国家基础上的市场体系和社会生活。
美国“金融大鳄” 索罗斯认为,“俄罗斯目前可能正进入国家资本主义阶段,所有的资本所有者都意识到他们要靠国家。
俄罗斯问题专家、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景桂兰教授认为:目前俄罗斯的国家治理逐渐走向规范,这切断了寡头复归的路径。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俄罗斯媒体舆论的监督功能非常厉害。他们把一些钱权交易的非法黑幕暴露在阳光之下,这是制约寡头权力的最好力量。
近年来西方对俄罗斯的批评是持续的,主要矛头所向是普京一系列加强中央权力的做法。
普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权力:按地区管理原则建立7大联邦区;改革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的组成原则;制成整顿联邦宪法秩序和纪律的法律;建立国务委员会。
2004年9月13日,经历了别斯兰人质事件后,普京又提出修改俄罗斯89个联邦主体最高行政长官产生办法,即由原来的选举产生改为总统提名候选人,再由地区议会选举通过。
景桂兰认为,“俄罗斯15年转轨取得两大成果:一是在经济基础领域建立了市场经济,宪法确立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法理及制度。二是构筑了与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相适宜的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新闻传媒等多元制衡的现代权力机制。这两大成果从社会的基础层面上保证了俄罗斯不会重新走向专制。”
专家们普遍认为,俄罗斯的民主与西方的民主是有区别的,普京追求的更多是一种“可控的民主”,一种适合俄罗斯国情的民主方式。
今日俄罗斯的社会心态
许多数年未到俄罗斯的人今年再到俄罗斯,普遍感觉到变化不小。过海关比以前痛快,警察比原先规矩,商店里傻大黑粗的“苏式”包装消失,商品比过去精美许多。莫斯科城里,新建筑虽然不算多,但大多豪华精致。
变化更大的是俄罗斯人,前苏共中央局级干部塔某现在承包了一家外交月刊,独拥财政人事和报道政策大权,月入四五千美元。老布尔什维克莫洛托夫的外孙、俄罗斯最负盛名的政治学家之一尼某对他小儿子长大了开中餐馆的“宏愿”居然赞赏有加。俄罗斯著名美国通特某请中国朋友刻了个“世德堂”的大印,因为他儿子的经济事务所想取个中国名。俄新社老报人伊某的女儿不愿轻松地拿2000美元的白领月薪,非要自己开公司……
年初的民调表明,54%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活体面,能满足基本需求”,80%的人赞同民营企业,67%的人希望子女有经商才能,认为已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比认为不适应的多一倍。
而10多年前,俄罗斯人普遍重官位、重学问、轻工商,视做买卖为投机倒把,恨不得放火烧掉邻居开的小店。可以说,随着俄罗斯经济的转轨,今天的俄罗斯人的心理也发生了“转轨”。
然而,在俄罗斯人心理的“转轨”之中,还存在着一些尚未逾越的“误区”。
退休者和低收入者依然怀念“房租1921年以来没提过,基本食品价格1947年以来没涨过”的苏联时期,年初甚至发生了抗议社会福利“暗补改明补”的浪潮,幸好普京大幅提高退休金,社会才恢复平静。
“误区”之二是,迷信GDP。2001年到去年,俄罗斯GDP从2500亿美元增加到5700亿美元,黄金外汇储备从2000年的110亿美元增加到现在的1443亿美元,但人民生活水平并未得到同样幅度的提高。在如今俄罗斯的全民收入中,10%富裕者占的比重达32.9%,10%贫困者仅占2.3%,亿万富翁的人数仅次于美国,同时有两三千万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分配不公、贫富悬殊令人担忧。
此外,俄罗斯人还难以消除“悲观情结”。不少俄罗斯人习惯从负面看待变化:资本出口是“逃资”,吸引外资是“外国经济渗透”,商品出口是“资源流失”,商品进口是“让外国赚我们的钱”。一位俄罗斯经济学家说:形成市场经济心态远比形成市场经济难。
经过10多年的艰难坎坷,俄罗斯基本完成社会经济转轨。去年俄GDP按可比价格计,已达转轨前的90%,考虑到还有相当于GDP40%的“影子经济”未列入统计,实际上人均GDP超过5500美元,大大高于转轨前。
两国关系有“双重保证”
俄罗斯知名人士及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指出,除了促进双边关系以外,中俄两国在经贸、军事技术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将不断扩大,且更重要的是,将从此走向“务实”。
俄罗斯新任驻华大使拉佐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俄中关系正处于两国关系史上“发展水平最高”的时期,并仍在持续快速发展。俄中关系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的发展水平是因为有“双重保证”——既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又考虑到了双方的现实利益。
拉佐夫介绍说,俄中两国已经建立起了高层会晤机制,双方每年要举行几次最高级别和高级别的会晤。两国领导人还确定了到2010年将双边年贸易额提高到600亿美元的目标。
他还指出,俄罗斯和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具有更大的国际意义——是地区和国际稳定的重要因素。而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方向,即双方在国际舞台上加强合作时应考虑恐怖主义威胁、个别国家企图建立单极世界、地区冲突和其他因素。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格雷兹洛夫则指出,俄中两国的相互协作达到了很高水平,双方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的立场完全一致。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和联合国框架内、在朝核等问题上会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前景。
俄通社-塔斯社27日援引俄罗斯高级外交专家的话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对俄罗斯的访问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今年6月2日,俄中两国外长在俄符拉迪沃斯托克互换了《关于俄中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准书,从而为两个大国以法律形式确定边界走向的过程画上了句号。俄中在两国关系史上首次确定了相互认可的全部边界线的走向。
在双方解决了边界问题之后,两国之间便不存在可能严重制约双边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政治问题。两国最高领导人的对话重心将转移到直接关系到两国人民切身利益的务实互利合作上。
这位专家指出,经济合作是双边合作的最重要的领域。去年俄中贸易额超过了200亿美元大关,并仍在高速增长,双方投资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
2004年6月在俄哈巴罗夫斯克举行的俄中第一届投资促进会议上签署的一系列中国对俄投资项目已经进入落实阶段。今年6月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俄中第二届投资促进会议上中国对俄投资的地理范围进一步扩大,投资金额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目前,两国开始起草2006年至2010年双边经济关系中期发展规划。双方在这份文件中将全面分析两国合作潜力,并采取实际步骤消除阻碍双边经济合作持续发展的“瓶颈”。
在谈到两国经贸合作问题时,格雷兹洛夫主席说,去年两国贸易额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今年第一季度双边贸易也呈现良好增长势头。一些具有发展前景的石油和天然气项目正在落实,比如有俄罗斯参与的中国江苏省的“田湾”核电站正在加紧建设。
但他同时坦率地指出,俄方希望实现与中国的贸易多元化,深化同中国的合作。俄方将加紧通过旨在改善投资环境的法律。对于两国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寻求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波尔佳科夫则进一步指出了两国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两国之间大的合作项目还比较少。他认为,双方已经开始致力于在这方面取得突破,中国对俄最大直接投资项目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房地产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就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应重视俄对中国机械设备出口减少的问题。他认为,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影响两国整体经贸关系发展。
再次,两国还应规范双边民间贸易。他认为,为了使双方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应使两国民间贸易变得更透明。
波尔佳科夫还说,两国文化交流也不断发展。文化交流是加深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最好方式。文化交流是广义的,包括旅游、出版、文艺团体间的交流等方面。两国文化交流刚刚起步,而即将在对方互办的文化年活动将是一个绝佳的增进交流的契机。
中俄关系今年有很多“突破”
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前夕,胡锦涛主席于6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俄通社-塔斯社和俄罗斯第一电视台的联合采访。他说:10多年来,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两国建立起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加深,经贸、科技、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和扩大,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问题上相互支持,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中俄关系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5月20日以307票赞成,80票反对和2票弃权的表决结果,批准了俄中边界东段补充协定。这场经历了40多年的漫长谈判和曲折,最终尘埃落定——中俄之间长达4300公里边界线的走向全部确定。
“中俄两国解决在远东的边界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这段边界问题几乎引发上个世纪60年代末两国的核战争。” 俄罗斯问题专家罗斯·戈特莫勒说。
一直纷纷扰扰的中俄石油管道问题,似乎开始了“起航”。
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4月19日在莫斯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俄在通往太平洋口岸附近的纳霍德卡的管道完工以前,将首先修建一条通往中国的输油管道支线。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季志业说,“俄罗斯确定搞石油管道第一期工程,把管道建到距离中国漠北70公里的地方,而且近期俄罗斯明确表示用本国资金建管道,这个是很重要的变化。”
消息颇为灵通的柯舍夫透露,胡锦涛这次去莫斯科估计会签订好几个重要的文件,其中包括能源合作。
他所供职的俄罗斯文传电讯社6月27日常常报道称,俄罗斯空军总司令米哈耶洛夫在记者会上表示,俄中两国的国防部长达成协议,决定两国今年第一次联合军事演习于9月在中国境内举行。米哈耶洛夫称,俄中联合军演是两国军方合作的新途径,目的是改善两国军队的训练能力,以及加强双方合作。
6月9日的圣彼得堡迎来了中俄第二届双边投资促进会议的召开。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去年,中俄第一届投资促进会议上签订的12个合作项目已全部启动,总投资7亿美元。这次会议又将签署7个项目文件和1个备忘录,内容涉及基础设施、化工、森工、家电、农副产品加工、电子政务等广泛的领域,总投资额近15亿美元。
当日下午,曾培炎以及中俄各界代表上百人见证了“波罗的海明珠”项目的奠基仪式。该项目不仅是圣彼得堡市迄今为止最大的外资合作项目,也是中国对俄最大的直接投资项目,是中俄双方重大战略性合作项目。
安德斯·阿斯朗德是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俄罗斯及欧亚部主任,在接受《望东方周刊》独家专访时,他表示,各种证据均显示,俄罗斯和中国的政治关系目前是两国历史上最好的,双方基本上不存在重大的矛盾冲突,同时,两国的商业机会也非常多。
中俄共同关心的问题更多了
出访前夕的胡锦涛对俄罗斯媒体表示,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双方应深化政治互信,加强战略协作,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进一步加强两国在经贸、能源、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丰富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就胡锦涛即将参加的8国峰会,莫斯科明确指出,“如果没有和中国这样的国家对话,很多国际问题没法解决。”
安德斯·阿斯朗德认为,在西方国家眼里,俄罗斯已经接近到“贱民”的地位了,因为它放弃了民主和没收了最大的私营公司。所以俄罗斯更快地转向中国和印度,因为他们对俄罗斯的这些政策比较能够容忍。
然而,在季志业看来,眼下一些世界重要力量正在进行重要的调整,比如独联体国家一系列的政权变更。“这些地区发生了宪法框架以外的政权更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挤压俄罗斯空间,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合作,通过上海合作组织扩大影响,在该组织的框架内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都是双方关注的事情。”
中俄两国在对地区安全的看法上,有很多共同点。比如朝核问题,双方的共同愿望都是恢复六方会谈,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实现半岛无核化,反对改变朝鲜现有的政权。
“对于乌兹别克斯坦,两国都坚决支持乌政府采取稳定国内局势的措施,在态度的表明上中俄有一致性,其中包括对颜色革命的一些看法。” 上海社科院欧亚研究所俄罗斯室主任丁佩华说。
6月4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上,各方原则商定同意给予巴基斯坦、伊朗、印度观察员地位,在胡锦涛此次参加的阿斯塔纳首脑会议上,将对此作出正式决定。
丁佩华告诉记者,在这几个观察员问题上,以前还有很多争论,如今他们都加入了,说明中俄双方的分歧减少了,两国关系更近了。
对于中俄的日益接近,安德斯·阿斯朗德毫不讳言,“美国的领导层可能对中俄关系的日益密切有些怀疑。对美国而言,中国是一个最大的潜在竞争者,美国不愿意看到中国和俄罗斯加强真正的‘联盟’关系,美国同样担心俄罗斯会卖各种先进武器给中国。”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胡锦涛”,共找到
5,599,871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