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陆洋报道
“上海合作组织”要动真格
中亚地区持续不断的“颜色革命”,赋予了7月4日举行的第五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峰会特殊的意义
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发挥重要作用的第一个地区性国际组织,对于中国和中国外交有特殊的意义。而中亚地区持续不断的“颜色革命”,赋予了7月4日举行的第五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峰会特殊的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上海合作组织”的走向,具有了足以引起全世界瞩目的安全和经济意义。中国方面的表态,被认为是举足轻重的。
这一次是动真格的“务实”
6月28日,外交部部长助理李辉特别向媒体介绍说,此次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有两个重要背景:一是上合组织进入“务实合作”新时期,深化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成为组织工作的重心;二是地区形势正经历重大变化,“上合”组织需要妥善应对。
据李辉介绍,此次峰会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深化安全合作的具体措施;推动经济合作尽快取得实际成果;对吸纳新的观察员国作出决定。
中国将是“思想库”和经济引擎
此次,胡锦涛主席将在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中方对当前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形势的看法,提出对深化安全、经济等领域合作的建议和主张。
分析上海合作组织成立这些年的成果,可以发现中国的收获。它不仅是中国发挥重要作用的第一个地区性国际组织,而且通过这个国际舞台,展示了中国外交理念的悄然变化。
“在上海合作组织这个平台上,中国显示出越来越积极主动的参与姿态。”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室主任李伟健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这种主动并不是要打破旧秩序、挑战现有机制,而是主动加入到国际秩序当中,表达中国人自己的声音,避免别国对我们的误会。同时,也以大国的姿态参与并促进国际事务的合理解决。”
从1996年成立“上海五国”到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形成,在将近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其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从最初倡导边境互不使用武力的“上海声明”,到2001年明确提出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体现了中国不断演进的外交智慧。
尤其是“上海精神”。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俞邃曾分析说:这其中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体现了一种新安全观,“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则体现了一种新发展观。
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赵华胜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一个国际性组织能够得以不断深入发展,需要有新的倡议来推动。而中国在上合组织中就扮演了一个思想库的角色。在新发展观和安全观、大国合作的新地区间关系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的想法。这是我国外交政策中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
此外,在未来,中国还将更多扮演上合组织成员国“经济引擎”的角色。
目前,中亚国家的发展思路是,把自己和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部分联系起来。在周边的“邻居”当中,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最好。在吉尔吉斯斯坦,中国价廉物美的小商品占据了该国首都商业街的半壁江山。
“扩容”将带来新能源合作
此次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对外关系上的一大议程是,审议并决定是否吸收巴基斯坦、伊朗和印度为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的问题。这个在6月初上合组织外长会议上透露的消息,一时间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话题。
各大媒体纷纷就此发文表示,这是上合组织寻求发展的扩容行动,这三个地区大国的加入使该组织扩展到南亚和西亚地区,成为欧亚大陆上覆盖面积最大、包含人口最多的安全与经贸混合型组织,几乎形成了与北约遥遥相对的巨大反恐战场。
关于这三国的加入原因,李伟健认为,伊朗是为了摆脱美国的孤立政策,积极参与到国际组织当中。而上合组织成员国与伊朗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再加上伊朗作为一个伊斯兰大国,对中亚地区穆斯林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而印度和巴基斯坦对于上合组织的兴趣可能更多来自于能源合作。
印度正在加快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的崛起步伐,对于这个能源进口大国来说,扩展多元进口渠道是当务之急。目前,印度部署了三条管道线:除了东南亚这条线以外,另外两条分别通往伊朗和中亚。
十年前就筹划的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道现在已经开始部署。而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这条管道线的主要障碍则是要通过动荡不安的阿富汗。为此,印度专门设计了另一条从中亚经中国新疆至印度的线路作备用方案。
不过,赵华胜指出,不能过分强调这三国的加入,因为他们毕竟是作为观察员国,可以列席上合组织的会议,参与一些讨论,但他们没有表决权,不能影响该组织的任何决议。而观察员国的身份也不是成员国的过渡身份,他们只属于该组织对外关系的范畴。
“应该说,这些观察员国的参与,至少显示了上合组织不断增强的吸引力和不断提高的威信。”赵华胜说。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合作组织”,共找到
13,902,069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