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洛杉矶7月5日电 (记者陈勇)当人造航天器轰击彗星的“深度撞击”行动进行时,许多“旁观者”也记录下了这一刻。美国宇航局的“雨燕”天文卫星就观测到,“深度撞击”使坦普尔1号彗星产生了紫外线爆发。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雨燕”项目天文学家5日报告说,在“深度撞击”的一刻,“雨燕”是唯一在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4个频谱同时进行观测的天文设备,不同频谱的观测记录揭示了这次撞击不同侧面的信息。
天文学家说,“深度撞击”发生时坦普尔1号彗星发出的紫外线强度骤增,在“雨燕”拍摄的紫外线照片上,可以看到坦普尔1号彗星散发出无数细小的光点。
项目科学家莎莉·汉斯伯格说,这证实“深度撞击”的撞击器确实“打”到了彗核的坚硬层,撞击器以每秒10公里左右的速度轰击彗核,把周围的彗核物质加热到2000摄氏度左右,这时撞击点周围包括向太空中溅起的彗核物质碎屑都发出了紫外线。
在美国、英国和意大利的“雨燕”项目科学家目前还在分析卫星传回的X射线照片。据预测,当“深度撞击”激起的彗核物质碎屑到达彗发区域时,在高能太阳风粒子的轰击下会发出X射线。
“雨燕”项目负责人基思·梅森说,许多人把“深度撞击”比作太空中的“焰火”,但准确地说它应该是“冰焰”,因为撞击激起的彗核物质以冰屑为主。目前几乎可以确定彗核中包含太阳系初生时的物质,但其具体成分还有待分析。
这颗天文卫星由美宇航局和英国、意大利合作,在2004年11月发射升空,它的设计目标是观测遥远星空中的伽马射线爆发。由于它快速灵活、设备观测频谱齐全,在“深度撞击”中也客串了“观察员”。科学家认为,尽管这颗卫星观测精度比不上“哈勃”、“XXM-牛顿”等太空望远镜,但多频谱同时观测可以获得更有意义的信息。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深度撞击”,共找到
30,081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