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喻胜君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日本文部科学大臣中山成彬10日在一次讲话中,当场宣读了一个留学加拿大的日本学生发给他的电子信件。中山说,这位20来岁的日本学生认为慰安妇一词是由少数性受虐狂的日本人虚构的。中山还援引日本学生的话说,这些亚洲妇女能够被说成是遭到强暴,她们应该感到自豪,因为她们消除了在战场上作战的男人的不安情绪,让他们得到休息,精神上得到一定的平静。
受到强暴还应感到骄傲,这就是一部分日本国民和右翼政客对于战争受害者的奇怪逻辑,也许日本有其特殊国情,对于这种事本来就抱着随随便便多多益善的态度,但外国人听了就不禁惊诧日本国民道德底线原来如此之低,尤其是当这些所谓要“自豪”的女性大多并非日本国民,就更让我们这些外国人除了诧异之外更感到愤怒了。而且这一讲话表现出来的日本政治精英对于女性整体的歧视和侮辱也说明日本作为现代文明国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无独有偶,近日联合国一位人权特派员通过在日本国内的实地调查得出结论,日本国内对少数民族存在着严重歧视,日本土著阿伊努人,以及朝鲜裔、华裔等外来族裔居民在就业、婚姻等方面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且,对于民众明显的“仇外”情绪,作为决策层的日本政府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日本政府为什么没有注意到国内的“仇外”情绪?原因很简单,它们光盯着别人对日本的态度了。
本月初,日本共同社发布了日本旅游业的一项调查,它说:“受4月中国反日游行影响,日本赴华团体游的预约数比去年减少了约50%”。此前,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在5月初发布的调查也显示:涉日游行之后,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明显减少。日方屡屡发布此类消息,其实是别有用心,一是把两国关系恶化的责任推给中方,二是暗示政治关系的冷淡会扩散到经济领域并且使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损害。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用“政冷经热”来形容中日关系,也有学者用“冷和”来定义政治关系对立而经济和商业关系迅猛发展的中日关系,现在从日本方面发布的数字人们似乎可以联想到下一步中日会不会出现“政冷经冷”的局面?换句话说,中日会不会在政治对立之外再加上经济割断、人员隔绝,从而出现类似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
笔者认为,有很多限制因素决定了中日之间难以出现“冷战”局面。一是我们仍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之下,中日经贸关系经过多年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在日本特定产业如电子和汽车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也是一些日本大企业和财团屡次劝谏小泉改善日中关系的原因;二是像小泉经常表示的,日本把中国经济发展看作机遇,只要日本政府和企业还受经济理性支配,就不会愚蠢到自己把发财的路给堵上的地步。其实这也正是目前小泉政府所采取的对华政策,即生意照做,中国照反。
也就是说,中日“冷和”的局面将长期存在。这既是日本部分反华政客的既定政策,因而他们敢于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历史问题、靖国神社问题、慰安妇问题上挑动中国神经,也反映了东亚地区权势变动的客观现实,即存在多头崛起和竞争的事实。日本作为历史上以中国为核心的朝贡体系的局外者,自然不愿意看到中国再次崛起而改变东亚格局。同时它自明治维新以来愈挫愈勇的大国抱负从来没有丢弃,面对中国快速崛起的态势和决心,必然会想办法迟滞和阻碍。对此,中国须有清醒的认识,也要有面对中日关系长期冷淡的相应准备。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先驱”,共找到
1,583,600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