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新闻的软化趋势
硬新闻亦称“纯新闻报道”(hard news or spot news or straight news ),指题材严肃、具有一定时效性的客观事实报道,注重报道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工作性。通常情况下,时政新闻、经济、科技新闻都属于硬新闻的范畴。而软新闻(soft news)主要是指人情味浓厚、写法轻松活泼的社会生活新闻,主要涉及的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关心的事情。
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在内容上,一方面,软新闻在一档电视新闻节目中所占的比例大幅增加。很多电视新闻节目大量减少硬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生活百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内容、带刺激性的犯罪新闻和暴力新闻、灾害事件、体育新闻、文化新闻、娱乐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这些报道内容都潜入社会生活的最底部,关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这股潮流不仅在各省市县级电视台中盛行,而且逐步扩大、蔓延到往日以权威、严肃而著称的主流媒体,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早八点》、《新闻30分》、《晚间新闻报道》等都加大了社会新闻的比重,就连央视的绝对王牌节目《新闻联播》也渗透进了软化的因素。
另一方面,硬新闻软性化。央视一套的《晚间新闻报道》,运用“要闻回顾”对硬新闻进行软化处理,每天在“要闻回顾”里对当天的国内国际新闻进行集中回顾,重大政治、经济活动只用几句话、几个画面来报道。而北京电视台的新闻品牌栏目《第七日》把这种要闻回顾式的软化处理发挥到了极至。在对澳门回归的报道中,它没有象其他电视台一样全程报道回归的盛况,而是独辟蹊径,将澳门回归及其前后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巴拿马运河、日本宣布解除对朝鲜的制裁、巴以双方决定进行和平谈判等重大事件进行了集中报道,最后得出了一个总体结论:世纪末,新旧秩序交替时期,一切都在回归秩序。
在形式上,一方面注重强调新闻的故事性、情节性、趣味性和贴近性,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的道路。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舆论监督节目《焦点访谈》曾播出的人物报道《愿做一座桥》、《传递生命热情的列车》等都是感人至深则不同寻常的故事,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另一方面技术上创新,注重编排技巧,打破传统的编排方法。如增加视觉的冲击力和表现力,编排顺序的跌宕起伏等。
透过新闻软化的表象
新闻的软化趋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现象和必经的发展阶段。
第一,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媒体逐步市场化、商业化。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分批对媒体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的新体制,将各个媒体推向了市场,广告收入成了传媒的最主要经济来源。而同时,媒体在数量和结构也迅速膨胀,我国的电视媒体总数已经大大超过了世界电视业第一发达的美国。另外纯商业性的境外媒体涌现,如星空卫视、华娱卫视等,都使电视台面临更大的压力,竞争更为激烈。各家电视台为赚取更多的广告收入,都将眼光瞄向了市场,争相放弃了在政策、人力、资金和技术上有难度的硬新闻,来选择难度低、题材广泛、观众感兴趣、花费又较小的软性内容和技巧。
第二,娱乐经济的影响使电视新闻软化趋势加剧。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工作日大为缩减,人们有更多的空余时间享受娱乐。尤其是在今天,娱乐的高速发展,更使“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相应的提供娱乐功能或与娱乐活动相结合,从而形成娱乐经济”。据美国学者预测,休闲、娱乐、旅游将成为下一个席卷全球的经济大潮。在这种经济潮流的影响下,娱乐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更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受此影响,传媒业出现娱乐化、软化的趋势也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受众对娱乐的需求,为新闻软化提供了有利条件。电视观众的需求日益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关注重大国际国内事件,另一方面对身边事有着极强的兴趣,具有鲜明娱乐化色彩的软新闻,由于它的趣味性、贴近性、刺激性和活泼轻松调动了观众的注意力和情感,很好的满足了人们对娱乐的需求,因此软新闻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第四,国际媒介的软化潮流对我国电视新闻软化趋势产生重要影响。
国际媒介将新闻软化、娱乐化的潮流不仅在通俗性报刊和广播电视节目中盛行,而且逐步扩大、蔓延到往日以权威、严肃而著称的主流媒体。英国ITV的名牌新闻节目《十点钟新闻》,1990年至1998年之间,国际新闻比例从43%下降到了15%,而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软新闻的比例则从8.5%增加到17%。美国三大新闻网1996年一年花在娱乐性新闻上的时间比前两年增加了一倍多。在美国新闻工作协会的调查中,美国16家重要媒体中的硬新闻与软新闻之比在1997年为25%比40%,而20年前至1994年间,这一比例为32%比15%。受这股国际化潮流的影响,我国电视新闻的软化趋势也不可避免。
软新闻不可能成为媒介主流
新闻的软化趋势在媒介改革方面起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但是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只有在硬性的决策性信息获求程度较低的市场化初期和整个社会市场化发育较高、媒介,相对发达基本可以较充分地满足社会硬性信息需要的基础上,新闻娱乐化才有可能较明显或较突出。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深入乃至成熟,整个社会的受教育程度会越来越高,受众也越成熟,对硬性新闻和信息的需求会增加,那么软性新闻必然会让位于以真实、迅速、客观、严肃、公正的硬新闻,以适应社会需要。到目前为止,过度软化在西方传媒虽然有较大发展,但就其权威性而后社会影响力而言,严肃的媒介和电视新闻仍然占据主导的优势地位。一味软化的报道在那些小报纸和小电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很多权威性的主流媒体却在拒绝、抵制这股纯娱乐化之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著名主持人丹·拉瑟,长期以来坚持新闻的严肃性,反对新闻的娱乐化。他说:“如果像好多电视台一样让新闻和娱乐节目界限模糊不清,我想那样是比较危险的。”他还说:“在CBS,质量永远比收视率重要。”
从我国媒介发展情况来看,经济的原因和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软新闻不可能成为我国电视新闻的主流。
一方面,我国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使社会越来越成熟,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需要更多的真实、客观和具有权威性的硬新闻,以便对社会有更清楚和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我国改革时期迅速的变化发展也导致了观众对真实、客观而具有参考价值的硬新闻的需求大幅增加。越是处于改革期,社会变化的速度越快,人们了解变动以供决策的需求就会与越加旺盛。在2000年我国城市社会接触大众传媒状况调查的报告中显示,“客观的报道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帮助人们了解党和政府的决策”、“推动社会变革”、“提高群众的知识文化水平”和“实行舆论监督”成为媒介报道题材中受众需求的最大热点。
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我国电视新闻的主流发展方向不是软新闻。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电视业肩负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责任,是舆论监督和导向主要力量,始终坚持上层建筑和信息产业的双重属性的认定,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进,并且始终强调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因此我国电视新闻改革只能适度的进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而不能彻底的市场化。
我国现阶段电视观众的基本特点决定了我国电视新闻要软、硬兼用,分向、分流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还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从一个封闭的落后的农业社会转向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整个社会处于迅速深入的变革期和市场经济的探索期。经济不够发达,社会市场化程度不高,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当前中国受众的多元、多层次、不平衡的特点。一方面,人们要求得到严肃、客观、真实的新闻信息。另一方面,还有相当部分电视观众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他们来讲,娱乐消遣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可见,具有娱乐色彩的软新闻在目前还有很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因此,我国的电视新闻不可能一味地软化,也不可能一硬到底。硬新闻和软新闻各有自己的市场和发展空间。这样,让两者和平相处,分流发展,使二者在各自的空间里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是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方向。(作者:郭社军/本文刊于《传媒》2005.7)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软化”,共找到
594,421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