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行警卫到金融界新星,他的前途本应一片光明。一念之差,他为了朋友挪用公款1000多万元,最终东窗事发。为追欠款,他孤身一人逃亡四海。漂泊4年之后,他选择投案自首被判15年徒刑。
2005年6月12日,大连南关岭监狱——大连市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市直机关300多名干部正在接受预防职务犯罪的警示教育。魏晓健(化名)身穿囚服,在讲台上现身说法:风华正茂,他年纪轻轻便身兼大连市某银行储蓄科和信用卡科两科的科长。他本该有美好的前途,但灯红酒绿的生活蒙蔽了他的心智,在他人的怂恿下,他多次挪用公款累计1000多万元。2002年,他因挪用公款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出身贫寒
他立志要有钱有权
魏晓健出生在一个平常或者说有些贫寒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在他的记忆里,在学校里他的衣服最少、文具最破,小朋友都不喜欢跟他玩,还经常拿他补着补丁的衣服开玩笑。不过同学们的冷嘲热讽没有让他自卑,反而让他有些自傲:在精神上,他是“鹤立鸡群”的。确实,贫寒的生活给了他不服输的脾气,他用功地看书、学习,这使他显得比同龄人更加聪明、成熟,魏晓健也因此成了家中的希望。父母对他没有更高的要求,只希望他能不像父母那样靠出大力讨生活,最好能做在办公室里看报纸、喝茶水。
但在魏晓健心中,钱是一切。“有钱就有权,有权就会受人尊敬,就不用再受人白眼!”他回忆说:“童年的贫寒生活,让我有了这种想法,这种想法也是我走向犯罪的思想根源。”1985年,高中毕业后,他没有考大学,而是选择走向社会,他想尽快的赚钱。钱,对他太重要了。
平步青云
他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找了很久,魏晓健终于找到了一份银行警卫的工作。对于初入社会的魏晓健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工作:有威风的制服,说得过去的工资。魏晓健长得很帅,穿上制服就显得更精神了,而且人又勤快,经常帮银行的职员干这儿干那儿,银行里上上下下都挺喜欢这个即帅气又懂事的小警卫。魏晓健开始满意这样的生活,即使没有太多的钱,也活得挺快乐。
工作两年之后,魏晓健的心态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人干起了个体户。眼看着这些个体户到银行成千上万的往户头上存钱,再瞧瞧自己每个月那点可怜的工资,魏晓健心里着急。他想改变现在的生活,最现实的目标是,他想成为一名正式的银行职员。魏晓健凭着良好的人缘,开始跟银行的职员们学习窗口业务。魏晓健很聪明,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很强。不久,他便掌握了窗口业务的流程,他只等待一个机会。
1989年,魏晓健的机会来了。银行系统准备择优录取一批新职员,魏晓健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想要的工作。工资提高了,但这并不能满足魏晓健的要求。他没有做买卖的本钱,他拥有的只有他的头脑。他想若要更有钱,就必须更有权。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寻找可能升职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之后,他一步步被提拔为一个储蓄所的所长。在许多人看来,从银行的警卫到储蓄所的所长,这已经是个奇迹了。但是在魏晓健的心里,还有更远大的目标。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电脑慢慢普及,银行业务也开始越来越多的采用电脑系统。魏晓健看出这是一个机会,便利用业余时间苦学电脑,终于精通了电脑业务。1995年,他被提拔为某区支行的储蓄科和信用卡科两科的科长。这一年,他才28岁。
欲望作祟
他挪用公款1000多万
一时间,魏晓健成了金融界的一颗新星。领导赏识、同事崇拜、客户奉承,在带给他成功喜悦的同时,也使他迷失了方向。
他开始了灯红酒绿的生活,出没于各种高档消费场所。对于拥有不小权力的他来说,这并不是难事,只要他愿意,那些大客户无不竭尽所能地巴结他。不知不觉中,他的私欲开始膨胀,他想尽快地成为“大款”。
1996年,在魏晓健29岁生日的这天。在他的生日宴会上,支行的办公室主任找到他说:“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公司,现在正在做一笔稳赚的大买卖,就是资金差了200万。这样,你从储蓄款中提出200万,存到你的信用卡上,然后把这笔钱借给我的朋友。2个月后,钱就能还回来,还给你10%的利息。你放心,行长都同意了。”
魏晓健心中一动,一次“体外循环”就能赚来20万!而且,把200万元存入信用卡,还可以增加信用卡储蓄的量,提前完成当年信用卡储蓄的指标,这可是不小的业绩,对以后继续升职大有好处;而且,行长也同意了(后查明,这是办公室主任“假传圣旨”),又是给办公室主任办事,这层关系要是搞好了,对将来发展也是大有好处的。魏晓健考虑再三,决定冒一回险。挪用公款的第二天早上,魏晓健忐忑不安地来到办公室,他察言观色,发现同事们并没有发现银行的储蓄账户中少了200万元,他不禁暗赞自己的手段高明。对方还款的日子一天天近了,魏晓健一遍遍地查阅自己的账户,希望那200万元能突然跳到自己眼前。一次次的失望之后,就是一次次的害怕,害怕这钱打了水漂儿,害怕东窗事发自己锒铛入狱。
令魏晓健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2个月后,不仅利息没见着,那200万元也不见踪影。他找到办公室主任,主任说:“朋友的生意出了点问题,这样,你再给他打200万元,让他赶紧周转,等资金周转过来,马上就把窟窿堵上。”魏晓健心想也只好如此了,就又挪出200万元,打到了信用卡账户上。又是2个月,又是“钱”踪飘渺。魏晓健再次找到办公室主任,主任第3次让他挪200万元出来周转。一来二去,魏晓健从银行的储蓄账户中一共挪走资金1000多万元。
纸包不住火,银行储蓄账户里少了1000多万元的事终于东窗事发。检察院来银行调查。办公室里的气氛很紧张,魏晓健感觉所有人都知道这事儿就是他干的,所有人看他的眼神都带着无法掩饰的鄙夷。每天上班,都像在炼狱里被煎熬。他不敢上班,不敢回家,他选择逃避。魏晓健在开发区的一个宾馆里包了一个房间,白天在单位处理完业务就回到宾馆,晚上就去酒吧、歌厅麻醉自己。终于,他熬不住了,找到银行领导说出了真相。同事们都很惋惜,没想到这样一个好青年,能走上这条不归之路。魏晓健心中还存有一丝侥幸,他想:如果能追回那1000多万元钱,也许检察机关能“放他一马”。而且,即使追不回欠款,检察机关也不见得能抓住他。他不是舍不得现在的工作——他知道进监狱是他罪有应得,他是舍不得他的家。
逃亡4年
最终选择投案自首
魏晓健的父母一直以有这样一个出色的儿子为骄傲,左邻右舍、亲戚朋友见到二老都要提提他们的宝贝儿子。魏晓健的儿子也两岁了,他最喜欢把他的儿子抱在胸前,听儿子喊:“爸爸,爸爸。”
在向银行领导坦白了事情经过的那天晚上,他回到家中,对父母说银行的一笔款子出了差头儿,他要到外面去追回这笔钱。父母哪能想到,家中的乖儿子会犯罪,一个劲儿地嘱咐他路上多加小心。魏晓健收拾起简单的行李,踏上了追款、逃亡之路。
他沿着那1000万元资金的流向,一路追了下去,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一次次满怀希望而去,一次次失望而回。他不敢在公共场所吃饭,怕别人认出自己;也不敢住旅馆,怕登记身份证时被发现。每到一处,他就在偏僻的地方租一间小房。他不敢看房东的眼睛,怕房东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他是一名逃犯。甚至,他害怕房门外的一丝异响,生怕那是办案机关追踪而至。他更怕看到街上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画面,每到那时他总是心如刀绞。
在提心吊胆中,4年过去了。2001年1月,他到了南京,他对追回欠款已经彻底的绝望了。这时,他看到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的关于敦促在逃犯投案自首的公告。他想,也许坦白自首,自己还能有一条生路,还能见到日夜思念的父母、妻儿。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回到大连投案自首。反贪局落实政策,给魏晓健办了取保候审。卸下了心中的包袱,魏晓健松了一口气。可当他回到家中,才发现已物是人非。母亲因为他的案子,急得衰老了许多;长年卧病在床的父亲,因为替他担心,病情加重,突发脑溢血去世了;妻子在他逃亡的两年后,跟他离了婚;儿子6岁了,却认不出他这个爸爸。办案机关的调查还在继续,在送他去反贪局的路上,母亲背着两大包衣服,紧紧地攥着魏晓健的手说:“把事情说清楚,妈在家等你啊!”调查结束时,母亲给每个办案人员鞠了一躬,然后转身对魏晓健说:“妈妈一定等你回来!”
2002年,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判处魏晓健有期徒刑15年。当年的银行办公室主任和他那个借款不还的朋友被判处了无期徒刑。
现在,魏晓健站在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现场会的讲台上,声泪俱下地讲述着自己的犯罪历程。他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诫人们,要珍惜自己的生活,不要心存侥幸,一失足成千古恨!
( 辽宁法制报 叶红 代炜)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魏晓健”,共找到
31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