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5日电(记者朱治德)我国月球探测工程8月15日起开始面向社会征集工程标识。有关人士认为,标识的产生将赋予月球探测工程更多的文化色彩。
记者从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启动仪式上了解到,标识的征集活动从8月15日开始到9月10日截止,参选作品要求体现出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结合,能明确表现探月的主题和科学、探索、奉献的精神,其图案应简洁大方、寓意贴切,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视觉冲击力。征集到的作品将经过专家初选、复选和三选,选出前8强作品。8强作品将于中秋节通过网络和有关媒体向社会公布,请公众进行票选,再综合公众投票结果和专家意见,得到3甲作品。最后由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确定最终入选作品作为工程标识。
千百年来,“飞天”是无数中国人的梦想,“嫦娥奔月”也是一个令人们痴迷的美丽神话。1991年,我国航天专家提出探月工程建议,并开展了部分先期研究。1998年,国防科工委正式开始规划论证。2000年11月,我国政府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提出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研究。2003年2月,国防科工委召开月球探测工程筹备动员会,确定了3人筹备领导小组,正式启动嫦娥工程前期工作。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一期工程立项;同年2月,国防科工委召开绕月探测工程第一次领导小组会,建立组织指挥体系,确定研制总要求,并将一期工程深情地命名为“嫦娥工程”,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规划分3步走,即分为“绕”“落”“回”3期,并提出了每一期工程的科学目标和工程目标。
月球探测工程中心负责人表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在继实现应用卫星、载人航天飞行之后,为我国空间科学和航天技术发展建立新的里程碑,对于凝聚全国人民的精神、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事业的进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他认为,此次标识征集活动是公众了解月球探测工程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将大大激发社会各界对空间探索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