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的成立,意味着行政机关集严父慈母角色于一身的管理体系行将结束。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政府有责任让老百姓得到好的公共服务”
★ 文/钟舟 郑楚
一些动作显示,北京正在进行一场涉及全局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其中一个标志是,7月北京市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的正式挂牌。
挂牌仪式上,北京市委副书记杜德印说:海淀区试点,是全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的5月,海淀和怀柔两区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获得北京市委的批准,方案说,海淀的重点是在事业单位进行改革。
海淀试点的目标,按区长周良洛的说法,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以“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为突破口,整合行政资源,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质量,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
这一试点受到关注的范围远远超过北京。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张春霖博士说,“这是个很好的试验,我赞同他们的探索。”他本人刚刚主笔完成世界银行对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建言的一个报告。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副司长张丽娜也透露,综合改革司信息处将会去海淀调研。
7月12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中国改革高层论坛上说,“中国将把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政府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过多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观。”
而另一个已被确认的事实是,除世界银行,由相关政府部门组织的几个高端的政府课题组也正在加紧研究事业单位改革,其中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部的联合课题组,国家发改委主持的课题组等。
海淀试验开局
被周良洛称作海淀区发展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的7月18日,在媒体与公众的视野里实际上是低调的。2004年,海淀区属全民事业单位共发生财政支出25亿元,其中18亿元用于人员开支和办公经费,用于公共服务的业务经费仅占1/4强。
此外,事业单位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资源分割、重复建设严重 该区的区属部门共管辖16个培训中心、7个信息中心、25个服务中心,业务不饱满。
改革的思路是,“先分类、再分别对待”,带有营利性的直接企业化;公益性的和准公益性的单位严格由政府管理,统一划归公共服务委员会;而带有行政职能的基本不变。
海淀区委、区政府为启动这项改革下发的通知显示,三个月内,具经营性质的海淀剧院、电影管理处等转制为企业;存在了40多年的海淀评剧团则被撤消。
而从公共服务委员会成立的7月18日起一个月内,29家事业单位将划归公共服务委员会名下,包括海淀区卫生局所属的22家医院、区卫生学校、区卫生局医院管理服务中心、区医学救援中心、区卫生人才服务中心,以及区文化委所属的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
公共服务委员会成立的一个直接效果是,海淀区政府机构精简:海淀区卫生局12个科室被“砍掉”一半,调整为6个;文化委内设科室由6个变为5个。这两个部门的“人、财、物”管理,都落入了公共服务委员会的囊中。
周良洛说,成立公共服务委员会目的,就是要剥离政府部门“办事业”的职能,专司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
目前,公共服务委员会有行政编制26人,作为政府的特设机构,它规范的职责表述为:“组织协调相关法规政策的落实,并参与有关行业规划和标准的研拟;管理所属单位的财务和审计;所属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基建项目的组织实施;所属单位的人事和编制工作;所属单位的党群、精神文明和安全稳定工作。”
海淀区副区长、公共服务委员会书记兼主任赵建忠说,所属事业单位的人事,除了对法定代表人的考核任免,公共服务委员会不再做任何干涉,各单位完全可以自主聘任。
而在事务上,公共服务委员会将以政府代表的身份,通过“花钱买服务”,与所属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主体建立契约式的管理模式,包括合同外包,招投标、民办公助等。
海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牛爱忠举例说,“比如每年的高考体检、征兵体检,由公共委去招标,哪家医院中标了,就把钱给谁。”
不过,张春霖说,这种模式有两个难点,一个是服务提供方要有充分的竞争,再就是购买方管理合同的能力能否达到要求。
回龙观医院一位人士质疑说,事业单位都专注于某些具体专业领域,公共服务委员会把这些事业单位接过去,管理也可能面临专业性考验,搞得不好,可能会出现又多一个“婆婆”的局面。
这些问题或许正是相关部门对此项改革较为谨慎的原因所在。周良洛承认:“目前的试点改革第一步,只是解决了谁来管的问题,下一步将研究怎么管的问题。”
按照规划,海淀区成立公共服务委员会只是行政体制改革试点的第一步,今后还要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差异将其他部门的公共服务类事业单位,像人才服务中心、职业介绍所等单位都划入公共委管理。
海淀试验的前景
海淀试验涉及最多的是医院,最让人产生联想的是医改。
6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对国家医疗改革的正式报告中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讲改革是不成功的。”而这种不成功,很多学者把它归于“过度市场化”。
公共服务委员会成立后,周良洛明确说:“政府不会把医院推向市场,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将采取政府主导医院机构的管理制度。”这意味着政府将担负起公共服务的重担。
公共服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于小千也说,“海淀区的生产总值已经突破千亿元,此次改革政府不是想省钱,甩包袱,而是要探索用于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结构怎样调整。”
在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看来,海淀试验最有价值的探索,就是把政府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进行整体设计协调推进,“过去的问题是政府改革孤军深入,行政编制不够,就用事业编制,玩数字游戏,事业单位往往成为政府改革的避风港。”
就在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成立之际,有文章评论说,“公共服务委员会能否真正做到公共服务,还得看政府部门间权益能否厘清、公共服务管理模式能否创新、公共财政是否支持、能否让公众参与等等多种配套机制的完善。”
北京市卫生局有关人士即表示,海淀区的改革,改变了以往的管理模式,但“将来市属卫生、社保、发改委、财政局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和该区公共服务委员会的工作怎么对接呢?将来各机构和公共服务委员会的工作出现交叉,影响工作效率怎么办呢?”
这意味着,海淀试验能否取得积极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系列配套措施能否跟上。它注定是一场整体性的改革。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