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之初
生源剧增 规模骤长
1980年,深圳市只有19所幼儿园、26所小学、24所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与全国任何一个农业县的教育情况相差无几。
就在此时,作为“特区”之首的深圳诞生了。来自全国的创业者怀着梦想聚集到这片热土上来。于是,急需在深圳上学的也随之急剧增加——中小学生每年平均以4000名学生左右的速度递增,学校全面告急。赶快盖新学校,满足部分孩子上学;再盖新学校,再满足部分孩子上学……在前10年中,深圳教育在规模上迅速扩大。
黎慧贤,原园岭小学校长,上世纪80年代初来到深圳投身教育事业。在她的记忆中,两三个月就听说建成一座学校,学校规模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让黎慧贤记忆深刻的是,有一年,在一个学期内小学二年级本来只有两个班。中途新学生来了,于是扩充为四个班,新学生再来,最后到学期结束二年级增加到了六个班。在这种疲于应付的状况下,深圳教育只能迅速“拷贝”内地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状况下,深圳教育只能迅速“拷贝”内地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当时,校长们也流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口诀——一手抓分数,一手抓钞票。由于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有限,学校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不得不为“生计”发愁。园岭小学的做法是破墙开店,修建临街门面,出租收取费用维持学校正常教学。这种特殊的“生财之道”是上世纪80年代深圳众学校的普遍做法。还有一些学校由于“生财无道”,面临难以为继的境况。
“六五”期间,深圳教育总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622%,“七五”期间为2.073%,1991年为1.348%。前五年教育总投入超过3%的主要原因是1984年重点投资兴建深圳大学。
改革光芒
战略部署 新思频现
1990年,深圳市政府拿出了一份未来10年深圳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在实施战略的具体部署当中,出现了许多新鲜的教育改革思路。
其中,让深圳的老师们真切感受到“实惠”的是教育基金的建立。在这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成立教育拨款委员会,建立教育资金。此项具体改革部署得到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的支持。1994年的教师节让黎慧贤记忆深刻。因为在那一天,深圳几乎每所学校均派出教师方队参加长跑,呼吁社会各界向教育基金捐款。由于得知教育基金将切实解决学校遇到的资金困难,所以此项改革得到基层教师的拥护。黎慧贤在组织园岭小学长跑方队时,老师们报名踊跃。9月10日当天,长跑队伍从深圳市体育馆出发,绵延几公里长,十分壮观。厉有为书记跑在队伍的最前头。这样的特殊宣传方式,也让市民迅速认识了“教育基金”这个新鲜事物。此次募集活动共募得人民币1.2亿元。黎慧贤说,自己往募捐箱里也投了200元人民币。此后,政府使用这笔教育基金为当时在校的学生和老师全部购买了保险。然而,教育基金却在教师的失望中渐渐销声匿迹,“教育基金”也渐渐不被人们提及。
和“教育基金”一样遭遇“流产”命运的教育改革还有“取消重点学校”。1990年出台的《深圳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取消重点学校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把九年教育真正办成公民教育和素质教育。”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淀,重点学校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并吸引了过硬的教师队伍,聚集了优秀的学生,政府投入也相比普通学校大。这一切,使得重点学校已经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如果要把重点学校的光环摘去,这些重点学校是百般不情愿的。因此,在教育界内部,这一纸文件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一场有关深圳学校重点的“命”该不该“革”的讨论也轰轰烈烈地展开。
执行受创
取消重点学校“胎死腹中”
作为重点学校的校长,黎慧贤本人是赞成取消重点学校的。因为谁都知道,所谓重点学校就是好学校,不光是老师的水平高,各种教学条件也很高。既然义务教育不交学费,大家就都想把孩子送去那里读书。怎么办?于是家长各显神通。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马太效应也越发显著,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向重点学校集中,进入这些学校的代价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她和教育界人士看来,尽管在义务教育阶段有重点学校本身从道理上说不通,且危害不浅,但要不要清除这种做法以及如何才能做到却还是个问题。
于是,各校校长均在忐忑中等待教育部门有关取消重点学校改革的实施细则。然而,一个学期过后,风平浪静,此项改革也渐渐被人们淡忘。
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校长的黎慧贤又接到来自教育部门的一个通知,深圳市正就“一级学校”进行评选。园岭小学也在1991年顺利成为深圳市首批一级学校。虽然,深圳市的重点学校没有去掉“重点”二字,和其它学校平起平坐。但是,在许多教育界人士看来,“一级学校”的评估和重点学校的评选本质没有太大区别,就好像只是煲药的罐子换了,而药渣没有变。
市民期待
增加学位 均衡分布
15年过去了。3月20日是2005年小学一年级新生申请学位的第一天。在一些重点学校门口,一些家长从前一天晚上开始,通宵排队,领取申请号码。甚至还有家长领取号码后还专程去仙湖烧香拜佛,盼望如愿以偿。而南山、宝安等地区的一些民办学校却面临生源严重不足的状况。
目前,深圳市有国家级重点学校2所,省一级学校28所,市一级学校40所,虽然这样上等级的学校数量增长很快,但与深圳1018所学校、48万在校生数字相比,这个比例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优质学位的巨大需求。说到底,如果优质学位不能尽快增加,今年招生季节发生的故事,明年、后年就会继续……
教育总水平
国内先进
1983年,深圳第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等院校——深圳大学成立,当年建校,当年招生,被邓小平同志称为“深圳速度”。
1989年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灏有一篇非常重要的讲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出特区的教育事业要有三个特点:开放型、试验性和高标准。
他还建议把1989年作为深圳特区的“教育质量年”,“争取通过今年或稍长一点时间的努力,使我们特区的教育质量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1990年,深圳市政府拿出了一份未来10年深圳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01年,深圳市政府批准颁布了《深圳市教育发展十年规划(2001-2010)》,它对深圳20年教育的评价是:“深圳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成人教育已经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教育总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本报记者 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