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什么录取,为什么放行
对具体的录取程序,香港城市大学和李洋父母均三缄其口。
2005年国家教育部首次向香港8所高校发出参与内地统招的邀请,香港中文大学和城市大学响应。这意味着香港城市大学今年的内地招生体系其实与内地高校几乎无异。教育部向城市大学开放了17个省区的招生权利,与清华、北大同属第一批重点高校招生目录,但在各地的指标分配上享有较大的自由空间。
2005年香港城市大学在海南的招生指标原定为两名,后临时追加为三名,而多出来的一名可能正是李洋。海天学校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斌在第一时间向李洋舅舅贺喜时,被告知,城大的录取有赖于一位在香港城市大学工作的朋友的举荐,但具体姓名未知。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不愿对李洋录取的具体程序进行回应,只是强调,香港城市大学首次参与内地招生,严格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和内地的招生游戏规则。
“今年所招收学生的素质和标准与内地是一样的,区别仅在于分数的高低。”他寄希望于四年的教育后,城大毕业的学生能显出特色来。
为什么“冒天下大不韪”而对移民状元李洋情有独钟?
张校长不愿将李洋与其他学生进行区别,也不对其寄予任何不同的期望。他说,“既定的事实是他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符合我们的招生要求,至于其他并不重要。”
“法制外还有情理,也就算了吧,就算不合理,也算合情。”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助理主任熊景明这么评价。
当然香港城市大学对于李洋的录取成功,如果没有海南省考试局的认可和放行,是不可能的。
海南省考试局普招处的一位姓王的处长告知本报记者,香港城市大学的招收意向是在海南一本录取的后期才传递到,而且并没有占用海南本地的指标——而之前限报“高考移民”的初衷也是考虑本地考生的利益。
海南省考试局分管普招的副局长在城大录取事件后接受本报采访,这是他第一次面对公众媒体解释原由。之前他坦言考试局在面对限报考生和海南本地考生之间的不同呼声前的压力和尴尬处境,“不好表态,难以让双方满意”。
他强调,“在限报政策面前,所有的考生都应一视同仁,不管分数高低。”
据其介绍,城市大学在录取李洋的筹备阶段,主动与海南省考试局沟通,希望解决李洋的调档问题。
“我们所理解的限报概念,限制报考的是国家既定的招生指标,而城市大学录取李洋的计划指标为后期追加,并不占用海南本地的指标。”这个指标带有针对性,即便限报李洋,指标也不会转为海南本地,属于额外增加的。
在慎重考虑后,该负责人强调,本着为考生负责的态度及该指标的特殊性,才最终决定放行。
对于放行李洋可能带来的质疑,该负责人强调,在高考绝对公平难以达到的情形下,往往重在保证省内公平和过程公平。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今年城市大学在内地招生的负责人之一对外联络处处长朱国斌博士告诉记者,城市大学为了方便内地高中应届毕业生能够适应环境和学习模式的变换,给他们安排了一年预科时间(foundationyear)。
在预科的阶段,内地新生可能不大有机会与香港本地学生做同学,基本上都是内地生在一起上课。城市大学给新生安排了每周总共15堂课,英语占据了最大比重,每周6节课,数学和计算机每周各3节课,为了方便内地新生熟悉当地环境,城市大学还每周安排了3节香港概况的课程。
受访的城市大学内地学生都对城市大学作出非常满意的评价。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来自上海的孙千慧如是评价李洋落选清华之后获得来城市大学的机会。孙千慧是李洋在商学院的师姐,曾在上海的某高校读过一年。
“这里很开放,跟外界很接近,我们有很多的机会去接触现实的商业运行,”孙千慧说,“这里的老师也更加容易接近一些,我们有了问题,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学习上的,或者实习、找工作,都随时可以向他们请教,而且总是很及时地得到答复和指导。”
据商学院研究生Linda介绍,城市大学的商学院全球排名68位,城市大学商学院比国内很多学校的同类专业具备很多优势,“主要是特别国际化,跟国际交流很多”。
内地学生还明显感受到的好处包括:图书馆使用方便、资料全,学校对英语的提升很有促进,住宿条件好,运动设施便宜,各类活动多,等等。
今年来自浙江的两位商学院新生非常欣赏这里的管理给学生自己留下很多自由发挥的空间,由学生自主安排。
朱国斌博士对今年通过统招方式招收的新生素质表示出非常认可,认为他们思想比较成熟,而且对于他们适应变化,以及他们4年后的前景“非常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