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沈蔚 胥柳曼 实习生 马艳兰)毕业后初踏社会,海归7个月找不到工作,如何在理想与现实面前,求得平衡?工作两年后,不知不觉进入了职业倦怠期,未来的路究竟该如何选择?本报和搜狐网站推出的“职业规划”微型调查结果显示,73.6%的网民认为自己与单位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调查显示,大部分网民求职中更注重单位可以为自己提供怎样的条件。有80.20%的网民表示,曾经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审视过自己,并且认为自己和岗位需求存在差距,但有45.18%的网民不清楚用人单位是怎样评价自己的。
在调查中,92.69%的网民表示曾经跳过槽,并且,超过35%的网民已经跳过3次以上。对于辞职的理由,绝大多数网民解释因为公司无法提供更多提升空间和机会。然而当跳到新单位后,不满意率又达到了42.28%。因此近八成网民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具备更好的职业规划能力。专家表示,现在青年人求职中大多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往往对企业要求很高,与实际脱节,错过很多机会。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副处长盛祖欢表示,青年在求职过程中应该调整心态,一味要求一步到位,很容易遇到挫折。当定位与现实情况有差距的时候,就应该做相应的调整。往往有些年轻人发现差距后,经不起挫折,有的辞职待在家里,有的则沉迷网络游戏,逃避现实,久而久之与社会脱离,缺乏工作热情。
专家支招
上海市职业介绍中心主任张得志认为,在选择职业时,应当遵守“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的原则。
【分析自己】
为求职做准备
确定自己想要做什么是职业规划的第一步,接下来求职者应该考虑要实现目标需要做些什么。首先,要了解自己,比如,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喜好。然后分析自己,可以做一些咨询,主要是心理咨询和职业咨询两个方面,解决求职中的困惑,请专门的职业指导师对根据自己的特长、性格进行职业规划方面的引导。此外,还需要分析自己的特长,这种特长不是以技能为主,主要看个人平时喜好。有一技之长总有发挥的机会,很多大型企业都特别看重求职者的个性喜好,而且爱好往往会成为今后的工作的转机。比如,有些人喜欢阅读,即便现在从事其他岗位,但以后在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审视自己】
避免眼高手低
而分析自己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了解自己拥有什么。一些大学生在求职中往往对薪水、岗位要求很高,一味追求管理类、行政类等中高层岗位,而普通岗位如技工类、灰领岗位出现大量空岗现象。这些求职者对职位要求很高,但自己又缺乏相关的技能,审视自己拥有什么可以在求职中避免眼高手低的现象。如果不具有工作所需的具体技能和专业知识。可以参加学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通过技能培训后再参加职业见习,通过见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于一些学历不高的求职者来说,如果企业基本认可,但自己的技能尚有所欠缺,可以参加劳动部门的定向培训,这种培训往往是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的,培训后可以直接上岗。
【了解岗位】
扩大择业范围
对自己进行分析后,就可以准备面试。了解企业的文化背景和对岗位有明确认识,以及这个岗位的市场行情,可以有效扩大择业范围,并取得面试成功。在静安区一项青年就业问题调查中显示,青年求职者特别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求职人员,常常仅凭岗位名称就臆断工作内容,更不知道哪些岗位适合自己,因此在找工作时,有择业单一与现实脱节的问题。求职者可以到职业介绍中心了解相关岗位情况。
【调整心态】
应对各种挫折
在最近一项青年就业情况调查中还发现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青年求职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不少青年人不习惯被批评,当求职者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时,上级对其进行批评,个人无法承受,一甩头就辞职不干。这种事情的发生,主要时因为青年人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换,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发生变化,个人不能适应导致的。青年人应该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应对挫折,可以通过向职业指导师或者家长朋友倾诉缓解心理问题。
■现身说法
不断调整职业规划成功创业
生物专业出身成IT公司老总
成谦,复旦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毕业,2000年底开始自己创业,成立了IT公司。在求职过程中,他从没做过和专业有关的工作,他只是在不断变换工作的过程中,根据自身条件调整职业规划,成为拥有40名员工的企业老总。
大学毕业后,成谦回到家乡大连,面对就业压力、面对生活迫求,他没有强求非要找一份与生物工程有关的工作,而是寻找了一份知名电器企业行政人员的工作。“虽然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完全不同,但我觉得,大学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主要是学会怎样学习。无论在什么岗位,我有学习的技能,只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总可以完成工作的,并把它做好。”成谦说道。
由于这份工作并非自己喜欢,当他遇到他的第二位老板的时候,他果断选择了辞职。成谦告诉记者,他觉得可以从这个老板那里学到一些自己从来没在课堂里学过的知识,让其更快地积累一些经验,比如,如何处理商场人际关系,如何判断商业投资价值,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虽然这位老板没有很高的文化,但他的冲劲、闯劲和果断的判断力感染了成谦,于是他开始从事产业投资的工作。
在投资公司的工作学习培养了成谦敢搏敢拼的勇气,在返回上海工作时,成谦选择了自己创业。
“我当时也在为选择就业还是创业而烦恼。书读多了,有时会让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前瞻后顾,往往要有9.9成把握才敢行动。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想法让我选择了创业,老板的处事作风无意间成了我的创业动力。”成谦表示,创业不能是盲目的,不能毫无把握地进行,这也是一种职业选择,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规划。
通过到劳动部门的咨询分析,当时手上只有3万元起步资金的成谦选择了IT方面的创业项目。“我学的是生物工程,这方面的创业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显然我不能胜任。而IT行业,相对投入比较小,但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比较好,加上我自己大学时代就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所以我选择这个行业。”
本报记者沈蔚实习生马艳兰
■今日讨论主题:人际关系
厌倦处理同事之间人际关系
开朗白领放弃工作选择在家
20多岁的梁红(化名)已经工作五六年了,但由于厌倦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去年底她选择了辞职。如今,已经在家休息了快一年的梁红谈起找工作,仍然觉得人际关系让她心烦。
“我不是找不到工作,也不是不想工作,只是觉得工作起来处理人际关系实在很烦人,所以现在宁愿在家里待着。”解释“赋闲”在家的原因时,梁红这样向记者说道。梁红告诉记者,自己的性格并不内向,相反是属于开朗的那种,但几年工作下来却逐渐对人际关系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厌烦和恐惧,“一旦上了班,各种问题会接踵而来,同事之间会有矛盾,和上司之间会有分歧,处理起来实在是头疼。”
由于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工作中的梁红很少与同事沟通,“有时候产生误会我也懒得解释,觉得没什么好说的。”而正是这种懒得和人接触的态度,使得她在单位里很少能与同事“打成一片”。也正因此,在工作的五六年时间里,梁红走马灯似的换了不少公司,“有的公司待遇其实很好,但我就是不喜欢周围的同事,和他们的关系也不好,所以最后就不做了。”
现在,赋闲在家的梁红每天做的事情就是上上网、看看英文、做做家务,“这种感觉挺好的,不用去迁就别人,别人也不会来打扰你。”梁红表示,她也知道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问题,但却就是没办法改变,“从内心里就讨厌处理人际关系。”因为过去几年的工作中并没积攒下多少积蓄,梁红现在的生活费仍是从妈妈那里“支取”。梁红表示,目前已在考虑再出来工作,但在工作单位上挑选还是非常慎重,“薪金多少无所谓,只要人际关系简单、工作起来开心就行。”本报记者刘春霞实习生马艳兰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人际关系 啃老族”,共找到466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