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两名航天员 备足千毫升血
在举国上下关注着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开始太空运行之时,在广州,有另一群人在为“如何从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组织宇航员营救”而殚精竭虑。近日,由解放军驻穗某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一支海上救护医疗队将先行出发到遥远的太平洋。
41岁的洪加津先后参加过多次“神舟”系列飞船海上救护工作,“神五”发射时,他所在的一支救护队在海上漂浮了整整32天,一直守候到杨利伟平安归来。当时,和在我国沿海执行任务时不同,在深邃的太平洋,医疗船根本无法在指定的位置抛锚停下,只能在惊涛骇浪中不断调整航向,在搜救点附近“徘徊”,导致船上不时上演惊险剧情:“人吐得浑身无力,东西嗖嗖地从眼前飞过。”
一台呼吸机检查十多遍
尽管经过上次的考验,提及此次“神六”海上医疗救护,经验丰富的洪加津却坦承“比上次更紧张”。他说,这次搭乘“神六”的两名航天员,在太空飞行预计为119小时,即4天23小时,比“神五”的飞行时间多出4倍,“这可容不得有半点闪失,只能处处小心。”
为了确保万一,他们提前为两名航天员备足几千毫升血,可以保存21天。出发前,光是一台呼吸机,洪加津就检查过十多遍,甚至连每个针头都清点了一遍。
实际上,为“神六”量身定制的救护方案早在去年12月就已出炉,广州、上海、青岛的三家部队医院将负责海上救护,来自二十多个省市的地方医学精英组成的20多支医疗队,则担任陆上后续救援工作。其中,解放军驻穗某医院奉命组建两支医疗队,共有十几名队员,包括三名女队员,根据航天员常见的伤情,主要由普外科、心内科、心胸外科、骨科医生和护士组成。
从今年7月份开始,他们进入了高强度的针对性训练阶段。洪加津说,上船的人有明确规定,一个也不能多,但要带的医疗器材却是宁多勿少。记者获悉,仅是剪刀、纱布之类的小器材,救护队就装了整整76箱。
配备直升机搜救航天员
万一“神六”发生意外,将采取何种方案救护航天员?洪加津揭开了谜底。“医疗队所搭乘的舰船上有舰载直升机,当事故发生后,首先由直升机进行海面搜救,寻找分离的返回舱。”随后,搜救队将派出可以搭乘30~40个水兵的小艇,将返回舱拉回船上,打开舱门,将航天员救出来。这时在船上待命的救护队员将根据航天员的伤情进行对症治疗。据悉,航天员紧急逃生后不一定需要救护。“我们对航天员可能出现的伤情进行过多次模拟抢救,”洪加津说,临行前,训练内容集中在外科和心肺、呼吸等内科上。他说,航天员出现伤情的主要是三类。一是火箭推进剂中的四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造成舱内有毒气体超标,导致航天员中毒。这会造成航天员呼吸、心跳骤停,因此救护队携带心肺复苏仪、心电监护仪进行抢救。
第二种情况是外伤,例如飞船应急逃逸,返回舱降落时造成“冲击过载”,航天员就像跳楼一样,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心肺撕伤、肝脾破裂或颈椎断裂。“如果发生脑外伤,由于海上没法进行CT扫描,我们只能尽快用直升机将航天员送回陆地,为治疗尽可能争取时间。”
而在宇航员所遭遇的险情中,最危险的一种是“无水肼”泄漏。“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航天员生还的机会比较低。”(记者任珊珊通讯员赵雪峰)
广州搜救船 护航凯旋归
昨天上午9时40分,随着神舟六号成功进入太空,“德进”轮船长余新红长长地舒了口气。一声高亢的汽笛在太平洋深处响起后,奉命守护“神六”的“德进”轮、“德翔”轮和“德意”轮扬帆返航。万一“神六”在发射过程中出现小事故,事情将会如何演变,我们又怎么保护返回舱和宇航员?对此,记者采访了南海救助局“德进”轮上的有关搜救人员,听他们讲述了“神六”成功背后的精彩故事。
载人航天飞船升空时若应急溅落海上,要迅速予以援救,确保航天员的安全。“神六”发射的海上应急搜救任务由交通部救捞局,北海、南海救助局和上海打捞局共同承担。“德进”轮此次就是代表南海救助局执行这项海上任务的。
有备无患搜救船应对飞船应急溅落
“德进”轮上的任务指挥长是南海救助局的一位打捞专家,曾执行过“神五”发射时的海上应急搜救任务。他介绍,在飞船上升段有多种应急救生措施,其中一项就是在海上设立3个应急救生区,西起连云港、东至关岛。当飞船发射后上升段的数百秒时间内,如果运载火箭或飞船出现故障,按预定程序飞船可进行应急返回,溅落于预定的三个海上区域。飞船返回舱一旦应急溅落海上,救捞船立即全速驶向北京联合指挥部通报的溅落位置,并在途中使用测向仪监测返回舱的方位,尽快赶到并实施救援打捞,并将航天员和返回舱转运至北京,在转运过程中对航天员实施不间断医学保障。
提前练兵22分钟打捞起“返回舱”
据了解,早在今年8月份,“德进”轮就奉命由广州北上上海,加装了100多吨高海况(6级风以上)条件下收回返回舱的专用打捞设备。救捞船配备了精密测向仪和图像实时传播系统,还将住舱改造成临时手术室,供抢救宇航员使用。北京航天工程医学研究所的医保人员和广州部队某医院医疗救护专家随船执行任务。
“德进”轮的船长余新红是一位广东省青年岗位能手,曾担任过“神五”飞船发射时的海上应急保障救援船船长。余新红说,返回舱一旦溅落大海,他们要在8小时内找到返回舱,两小时内把返回舱打捞上船。国庆期间,解放军总装备部首长来检查训练时,“德进”轮仅用22分钟就一次打捞成功。
期待成功“希望这是一次平静的航行”
黄环汉和叶惠光是两名年轻但有着丰富经验的潜水员。数月前,他们突然接到通知要去北京培训,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他们在总装备部航天工程医学研究所接受了飞船返回舱的水里扶正、开舱和破舱等抢救知识训练。他们介绍,万一返回舱溅落海上发生漏水,返回舱会倾斜沉没,这将极大威胁宇航员的生命安全。这时他们要立即跳入大海,尽快扶正返回舱。当返回舱被打捞到船上后,他们将用特制的钥匙拧开舱盖。如果舱盖发生故障无法正常打开,就要用专门的工具破开舱门,和医保人员一道扶出宇航员。
“德进”轮出发那天,船上燃起了启航的鞭炮,经两天两夜航行,“德进”轮准时到达1500海里外的B海区,搜救范围达800平方公里。虽然他们做好了应急打捞的一切准备,但并不希望事情真的会发生。船长余新红的住舱里放着一支大瓶的香槟酒,他说这是“神六”发射成功的庆祝酒,他们希望这次是一次平静的航行。(记者蒋悦飞通讯员周万里摄影报道)
高校学子:顺利飞天意料之中
昨天上午9时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广东高校大学生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关注飞船升空全过程,为“神六”的成功发射欢呼喝彩。大学生们在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的同时,也提出了冷静的思考:我们离欧美等科学强国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还要更加努力才行!另外,除了像原子弹、宇宙飞船这样尖端的国防科技之外,希望我国在民生方面有更多令世界瞩目的科学发现。
在中山大学,许多同学都在课室、饭堂、宿舍一起观看激动人心的发射壮观场面。中山大学图书馆学的同学们全班一起观看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升空,大家都非常激动。法学院的刘同学说,虽然他与同学们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虽然他们互不认识,但当倒计时和操作员启动点火按钮时,当“神六”点火升空时,他们的心情一样非常激动,大家强烈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华工一名女研究生则表示,在激动和兴奋之余,更希望我国能培养出自己的女性宇航员。在观看完发射的现场直播后,同学们虽然内心依然十分激动,但却不失一份冷静。中山大学的欧阳同学说,他对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十分有信心,这次成功发射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但中国在卫星技术方面仍与世界顶尖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政务学院的周同学表示,虽然“神六”的成功让我们骄傲,但这不代表中国科技已经全面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冀望自己的祖国在民生科学和尖端科学领域有更多令世界瞩目的突破和发现。(秦晖、蒋开秋、何晓钟)
市民建议:设法定“航天日”纪念
“发射了!发射了!”昨日清晨的北京下起小雨,寒气袭人,但是一个好消息却迅速“闹醒”了首都的清晨。乘车前往采访现场的记者一路上都看到了密切关注发射的北京市民,更有市民在听到发射成功后,建议设立法定的“航天日”予以纪念。
“神舟六号”的成功“飞天”成为昨日的“绝对”焦点,记者发现,北京市民对此反应非常热烈。昨天一大早,北京市一家幼儿园就组织孩子们集体观看“神六”升空的现场直播,此幼儿园负责人介绍说,“这是今天孩子们最重要的一节课,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有市民认为,对于“神舟六号”发射这样极其特殊的日子,国家应该设立特殊纪念日予以定格纪念,更有市民建议,“神五”和“神六”的发射都是在金秋时节,而且相对固定地选择了10月,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节日来纪念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因此,应该在10月选取一天作为法定的“航天日”来纪念我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绩。
昨天晚上7时,本报记者采访了刚刚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返回北京的航天研究专家。“从9月30日开始,我们已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待命。”这位专家告诉记者,10月11日晚10时左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经开始“紧张”起来,所有岗位人员全部进入上岗准备状态。“我们全部都熬了个通宵!”这位专家说。(赵琳琳、邱瑞贤、谢绮珊、刘彦广)
老外捧号外连声道恭喜
“神六发射成功啦,这真是值得敲锣打鼓庆贺的好消息啊!”昨天上午10时40分,正在人民公园跳“扇子舞”的广州市民张阿姨从本报发行员手中接过《广州日报》号外,兴奋地说。
昨天上午,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宣布“神六”发射成功后仅仅1个小时,本报的号外就在广州、佛山、东莞等地率先上街,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不到1个小时就派发一空。
号外、红旗汇成红色海洋
在天河城广场,十余名身穿红色工作服的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发行人员一边向市民派发充满喜庆色彩的《广州日报》号外和《信息时报》,一边赠送小国旗。一时间,几十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在天河城附近挥舞,天河城广场一度成了“红色海洋”第一个拿到号外的菲律宾留学生tommy也与周围的人们分享着喜悦,他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对记者说:“恭喜中国,恭喜你们!”
在中华广场,本报号外也成了市民争抢的“抢手货”。与老公手拉手来购物的谭女士拿着本报的号外兴奋地说:“今天我们一早就出门,要不是看到《广州日报》号外,我现在还不知道神舟六号成功上天的消息呢!”到昨天中午,数十万份广州日报号外基本被派发一空,不少来迟了的市民为不能得到这份具有纪念意义的号外而大呼遗憾。(记者刘海健)
佛山:首份号外11时出街
昨天上午11时许,当《广州日报》送报车驶进佛山地区时,早已等候多时的梁婆成为第一个拿到“神六升天”号外的幸运读者。多数佛山市民则表示,看到“神舟六号”升空,觉得作为中国人十分自豪。
东莞:号外半小时就抢空
昨天中午《广州日报》号外在半小时内被东莞市民一抢而空。据悉,《广州日报》号外是昨天在东莞市内发行的唯一一份号外。在东莞古色古香的可园门口,几名保安闻讯后就“急不可待”地前来“讨要”。在东莞的标志性建筑———西城楼旁,打工仔、个体户、学生……边争看广州日报的号外,边表达着自豪和兴奋之情。(刘宏宇、胡亚平、肖欢欢、涂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