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北京时间昨天9时0分,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把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及两名中国航天员送上太空。截至发稿时,飞船工作正常,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
执行这次多天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40岁的费俊龙和41岁的聂海胜,1998年由空军飞行员选拔为航天员,经过严格训练,各项成绩达到全优。按照预定计划,两名航天员将驾乘飞船环绕地球进行多天飞行,并开展多项空间科学试验。
昨天上午9时0分0秒,喷着火红色烈焰的火箭托举着载人飞船从西北大漠拔地而起,直冲苍穹。9时39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宣布: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发射成功。直击成功后喜极而泣
地点:北京航天飞控中心
昨天清晨8时59分,“神六”发射进入一分钟读秒,飞控大厅的气氛骤然间紧张起来。
“点火!”每个人都侧耳倾听,凝目注视。
约9点03分,航天员费俊龙的声音传来。“北京明白!”总调度肖龙一边与航天员通话,一边注视着显示器上刷新极快的数字。
发射约10分钟后,大厅里再次传来航天员的报告。遥控机房内,软件专家欧余军沉着果断地按下了发令键,向飞船发出第一条极其关键的指令。
9时34分,飞控中心的医监医生李勇枝与航天员通话,“各项指标正常,自我感觉怎样?”“自我感觉良好!”费俊龙和聂海胜两位航天员声音洪亮。
9时39分,当陈炳德总指挥宣布发射成功时,大厅内掌声雷动,一片欢腾,所有人的眼中噙满泪花。特约通讯员 杨冰 谢波本报记者张瑾杨利伟全神贯注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昨天8时59分10秒,4组长臂般的黄色摆杆向一侧打开,58.3米的船箭组合体毫无羁绊地矗立在97米的发射架旁。
倒数第6秒,发射平台下方18米深的导流槽里,水流从607个喷头里喷涌而出,将在30秒里汇成200立方米的巨大水面。导流槽的作用,是在火箭点火时把火焰和热气流导向发射台两侧的出口。
“点火!”水火交融之中,轰鸣声震耳欲聋。
酒泉指控中心内,一双双眼睛专注地盯着屏幕。一位特殊的工作人员———杨利伟,也在紧张地注视着这段对他来说熟悉而又陌生的旅程。
第一次安装在火箭上的摄像头,把只有靠“坐在火箭箭体上往下看”这个不可能的动作才能收入眼底的画面,实时传回地面。据新华社小绿点就是目标
地点:远望一号航天测量船
远望一号船是飞船入轨首圈测控的第一站。各机房内一排排彩色控制屏幕上倏忽变更着各种信息画面及数据,上百名科技人员紧盯着各个屏幕。“丁零零……”警铃声刺破层层谲浪。所有人员迅速按部就位。
一个绿点出现在监视屏上,杂乱地跳跃着。测控主操作手万凯准确判断这就是目标。
“长江一号双捕完成!”伴随着调度员的报告声,船指挥所内的大屏幕上出现了历史性一幕:飞船内部光点闪烁,两位宇航员正在抄写仪表数据,舱壁上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
“长江一号发现目标!”“飞船正常入轨!”远望一号船成功对飞船精确跟踪,数据显示一切运行正常。一号船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据新华社飞天全记录出征
6时15分费俊龙与聂海胜乘电梯来到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前。聂海胜先进入飞船舱内。几分钟后,费俊龙进舱。两人对飞船初始状态进行检查。
6时32分 费俊龙向地面指挥部报告:“舱内初始状态检查完毕,设置正确。”
6时33分 根据地面指令,费俊龙、聂海胜对航天服进行气密性检查。
6时38分 费俊龙报告:“航天服气密性良好。”
6时40分 地面医监医生分别与两位航天员核对生理数据。
7时 飞船返回舱和轨道舱舱门先后关闭。
8时整 飞船进入一小时准备。
8时10分 费俊龙报告:“一小时准备完毕。”
8时30分 地面医监医生与航天员通话,费俊龙、聂海胜回答:“感觉良好。”
8时55分 飞船舱内仪表板上出现“临射准备”提示。费俊龙、聂海胜检查调整束缚带,关闭头盔面窗。
8时59分50秒 费俊龙、聂海胜庄重地举手敬军礼,向祖国人民致敬,告别。发射
9时0分0秒 点火。
9时0分4秒 火箭升空。
9时2分 火箭抛掉了顶部高8米、状如避雷针的逃逸塔。
9时2分16秒 火箭助推器分离。
9时3分20秒 整流罩脱落。
9时9分43秒 船箭成功分离。
9时20分 指挥员宣布,雷达发现飞船目标。
9时33分 接到航天员报告。
9时34分 医监医生与航天员通话。
9时39分 “神六”飞船发射圆满成功。运行
9时55分 航天员费俊龙手拿操纵杆,进行操作。
10时45分 航天员解开束缚带,摘下飞行手套。
11时11分 航天员第一次太空进餐。
11时15分 一名航天员开始休息。
15时55分 飞船开始变轨。
17时32分 费俊龙顺利进入轨道舱,聂海胜对摄像头竖起大拇指。
18时47分 费俊龙在轨道舱内,脱下压力服,换上工作服,检查设备,开始工作。
20时5分 费俊龙回到返回舱,聂海胜进入轨道舱。
21时32分 航天员与亲属进行天地通话。
21时39分 通话结束。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