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作者: 张灵
费俊龙的儿子看完发射后在班上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小问题。
聂海胜的女儿(中)看完发射后回到同学中间。本报记者 李贵明 摄
昨天上午9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升空,举国欢腾。对于人大附中的师生来说,在感受神六腾飞的喜悦和自豪的同时,更多了一份亲切。执行神六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梯队6名航天员中有4名是人大附中的学生家长。昨天随神六出征的两名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的子女就在该校初中二年级就读。为看直播学校停课两节
昨天7点半,人大附中所有班级早早打开大屏幕,收看“神六”发射电视直播。校长刘彭芝介绍,“神六”发射是全国人民的大事,而且执行飞行任务的还是本校学生的家长,学校特意停课两节收看“神六”发射直播,就连功课紧张的高中三年级也不例外。
在聂海胜女儿聂天翔所在的初二(7)班,教室被同学们简单布置起来,教室后的黑板上写着醒目的标语“聂叔叔,你是我们的骄傲”。
费俊龙儿子费迪所在的初二(4)班,同样被热烈的气氛笼罩着,黑板上写着“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为费叔叔骄傲”几个大字。
“我们都特别自豪,没想到神六离我们这么近。”戴眼镜的吴东润是个小小“航空迷”,他告诉记者,从“神五”到“神六”他一直很关注,得知“神六”是上午发射时,要上学的他还为看不到发射直播而沮丧,没想到来学校也能看直播,可把他乐坏了。“参加‘神六’飞行的航天员就是我同学的家长,真是太牛了!”
8点59分,神六发射进入倒计时,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大家都紧紧盯着屏幕上的火箭发射塔,随着电视里的倒计时:“10、9、8、7……发射!”一团橘红色的火焰升起,巨大的推力将火箭送上天空!“噢……”兴奋的同学们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全部站起来久久地鼓掌。人大附中此刻也成了欢乐的海洋,欢呼声、掌声响彻所有的教室。两名航天员子女很低调
早在发射的前两周,初二(7)班的同学们就从班主任张佳丽老师那里得知聂天翔的父亲是一名航天员。张老师还特意从网上收集资料,在班会上给同学们讲了航天员是如何选拔的经过。
由于要在航天城看“神六”发射,昨天上午,聂天翔并没有出现在同学中间,但大家却早早地为她准备好了迎接的礼物———两朵大红花和两封信。张老师说,大红花分别献给聂海胜和聂天翔,两封信则是全体家长和同学写给他们一家的。
好友叶天琦说,聂天翔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她担任英语学习委员,每天早上都要到黑板上出题,帮助大家学习英语。“她人特别好,每天都笑嘻嘻的,要是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她都会过来安慰你。”虽然爸爸是航天员,但聂天翔从来没有在同学面前提起这些,也从来不会表现出与其他同学不同的优越感,在班主任张老师的眼里,聂天翔从来都是个踏实、低调、让人放心的孩子。
与聂天翔相似,同学们印象中的费迪也是个不事张扬的学生。“内向、诚恳、做事认真”是大家给他最多的评价。班主任胡展翅老师回忆起一件事,费迪9月28日带回来一张家长回执上,费迪妈妈给胡老师写了一段话,大意是希望老师在方便的时候多给费迪一些鼓励:“一个眼神、一句话就可以,不用每天,隔几天能给他这样的鼓励就好……”胡老师说,后来才知道,写这封家长回执的当天就是费迪爸爸费俊龙出征的日子,回执中,费迪妈妈没有因为费俊龙要执行“神六”飞行任务而对老师提出种种要求。
胡老师说,他们一家这种低调处世态度让她深受感动。希望爸爸早日归来
中午,在航天城看完神六发射的聂天翔和费迪回到学校,一到班里就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初二(4)班的男孩子和费迪拥在一起,高兴地问这问那,初二(7)班的同学们也在第一时间将祝贺的大红花交给了聂天翔。
费迪告诉记者,在指挥大厅看“神六”发射时,他的心情紧张又兴奋,看到火箭带着爸爸升向太空时,他的心里充满了自豪。平时在家,费迪和爸爸交流的机会不是很多,得知爸爸要执行神六飞行任务后,费迪向爸爸提了个要求:“在飞船上多拍些太空照片回来。”爸爸答应了,费迪说,现在他就期盼着爸爸能早日平安归来。
活泼的聂天翔谈起爸爸,却显得格外谨慎。和费迪一样,她和爸爸见面的机会不是很多,虽然工作繁忙,但爸爸总不会忘记在和家人短暂的相聚中,问一问自己的学习和健康情况。航天员女儿要做女宇航员
除了费俊龙和聂海胜的儿女,航天员第二梯队成员刘伯明的女儿刘倩婷、第三梯队成员吴杰的女儿吴雪菲也在人大附中就读。
今年读初一的刘倩婷提起爸爸充满了崇敬,她说,爸爸非常聪明,有钻劲,遇到难题有种不服输的劲头,一定会深入进去弄明白不可。刘倩婷说,虽然这次爸爸没有进入飞船登上太空,但她觉得爸爸已经尽力了,那么多人都在关注他们,为他们加油,身为女儿她同样感到骄傲。刘倩婷说,她有一个愿望,就是以后能像爸爸一样当个女宇航员。
已读高一的吴雪菲也表达了与刘倩婷一样的心情,她说,和同学们一起看神六发射既紧张又兴奋,虽然爸爸没有进入第一梯队,但这段时间爸爸付出了努力,作为女儿她并不觉得遗憾:“每个航天员都是最棒的!”
本报记者 张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