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网友朋友们,现在现场有一个好消息,刚刚从前方赶两的神舟六号的设计师杨宏老师到了我们的现场,欢迎杨宏老师!
杨老师这么年轻!
我们搜狐在12号那天神舟六号发射升空的时候就做了5个小时的直播,这几天我们这位美女把每天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新消息,包括您的活动情况,都毫无保留的一览无余的通报给我们的网友,互联网是非常重要的媒体,今天上网的网民非常多,尤其您知道今天是星期一,在办公室里看电视是不方便的,听广播、收音机不是很多,所以上网的非常多。
王灿:杨宏先生是从现场赶来的,您先说说在现场发生的情况。
司马南:先告诉我们,昨天晚上睡了觉没有?
杨宏:一分钟也没有睡。
司马南:我们现在代表所有的网友向您表示慰问。我们除了通过网上和电视上了解的一般情况以外,您刚刚从前方回来,并且您所处的特殊位置,您想先跟我们网友介绍一些什么最有价值的信息,我们期待着。
杨宏:应该说昨天晚上到今天早晨经历了非常激动人心的一夜,这一夜也是非常难忘的,我是在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参加了整个神舟六号的飞控全部过程。从昨天晚上我们例行的进行了神舟六号的返回各项准备工作,两名航天员按照预定计划从轨道舱顺利的返回到返回舱,把要带来的东西都整理好了,做好返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要关闭最后一道舱门。这个舱门关的好与坏是直接影响到航天员的安全,所以要进行密封检查。
我们预定在后半夜,也就是3点43分左右,这个时候我们的飞船开始进入返回程序。首先把轨道舱分离掉,然后再调转、偏航、制动点火,把偏航的速度从轨道上降低下来,然后开始下降。这个时候我们现场的人都是全神贯注监视着飞船的各项指标和参数。这些动作的完成都是非常顺利,然后当飞船降低到150公里左右高度的时候,我们最后一个舱段,推进舱顺利的分离掉,只剩下返回舱进入大气层。这个时候应该说是我们飞船所经历的最艰难也是风险最大的一个阶段,这个时候现场包括我们所有演职人员,包括我们在场的所有人员,? 时候应该是最激动的。
其中还有几分钟的时间是所有飞船的信号由于受到了黑障的影响中断,这个就是返回舱进入大气层的时候,由于跟空气的剧烈摩擦产生了上千度的高温。
王灿:有多长时间?
杨宏:就几分钟。这个时候失去了联系,这个时候是正常的阶段,过了这一阶段以后航天员就顺利的报出了他的状态良好。每当这个时候,出了黑碍区以后航天员报状态良好大家都是热烈鼓掌。
还有一个阶段返回舱开伞,我们也是全神贯注的关注着各项指标。
司马南:开伞就似孔雀开屏、天女散花。
出舱门是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这两位航天员此刻状态应该是更好。
一块儿出来了。
王灿:精神状态很不错。
司马南:聂海胜的笑容最灿烂,今天一出舱的时候漂亮极了,现在沉着多了,稳健的步伐,挥手。
他们很沉着,向首长敬礼,握手。
邵峰:两位航天员感觉很好,就像从青岛回来的。
司马南:杨宏先生,我刚才请教了一个问题,赵先生不知道是出于保密的原因还是这个环节他不太知道,您刚才提到飞船在进入大气层之后进行燃烧1千多度高温,现在我们正好可以拍摄到这个画面,我看了画面之后我一直不解,我干了这么多年电视,不知道摄像机放在哪儿?怎么拍出那么稳定的画面,一个小火苗,一团火的燃烧,接下来又看到伞那么悠然的在那儿飘着,画面那么清晰稳定,是怎么拍下来的,而且是晚上夜空当中,如果保密您千万别说,如果不保密一定跟我们网友朋友讲讲。
杨宏:只能说是特殊的光学测量设备,这个光学测量设备应该说两个阶段,一个是火球划过夜空,还有一个降落伞。这个划过天空的时候如果在西北天气晴朗肉眼就可以看到。
司马南:可是半夜怎么看到?
杨宏:它是发光的。比如在西北地区我们就可以看到划过夜空的一个火球飘过去,非常清楚,用肉眼就可以,根本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设备。
下一个是特殊的光学测量设备,而且夜间可以测到。
司马南:有意思,我相信这次神舟六号发射大大推动了航天科普,很多青少年对科学感兴趣了、对航天感兴趣了,航天科普因此而大普及,我相信会有小科学谜们会来琢磨这些问题。
在返回地面的时候会有几分钟的黑碍,说明此刻速度非常快,表面在剧烈燃烧,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在冲出轨道、冲出大气层的时候,那个速度那么快它为什么没有黑碍?为什么不燃烧?
杨宏:冲出大气层的时候这个时候是逐渐加速的,逐渐加速主要是在飞船的外围有一个罩,是保护飞船的,而且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是逐渐逐渐加速,越加速空气就越来越稀薄。
等到冲出大气层以后,这个罩已经没有用处了,就分掉了。
司马南:而我们回来大气层是越来越稠密的,有道理。
司马南:一刀下去。
杨宏:对。如果有风伞会侧翻,人都追不上。航天员处理的也很果断。
司马南:关于这一点我追问一个问题,我们发射之前几级大风,而且下雪,可是临到发射的瞬间,突然间天气变好了,风很小,雪也停了。回来的时候内蒙古的天气居然是风速那么小,伞办个足球场那么大,居然能稳稳的直立状态放在那儿,是我们天空做美,偶然巧合,还是我们这次航天气象工作者关于我们气象的变成掌握拿捏的分寸感这么强这么准,这两个因素都有,还是哪一个因素?
杨宏:确实很神奇,但是也有我们气象工作者非常准确的预报。估计我们赵指挥也介绍过了,我们发射前的风速最高的时候达到17米,我们塔下的工作人员给我报告,不仅风大,而且连整个塔架都在摇。
杨宏:后来我们基地的指挥就通报了一个情况,说20分钟以后将有零星小雨,果然预报的很准确,20分钟以后不是小雨是雨加雪,所以气象预报是非常准的。
风速在15米左右的时候,那时候我们还比较担心,但是过了10分钟以后马上就15米风速一下子就降到5米的风速。
司马南:神了。
杨宏:所以说我觉得他们气象部门的预报是相当准确的。
司马南:我们民用的气象预报,说降雪概率70%、80%,结果没下。我们的航天预报是不是较之我们平常的天气预报是精度上要求不同的?
杨宏:对,要求的精度非常大。
赵吉明:定的范围非常小。
司马南:我喜欢看科普杂志,所以看了这么一个数据,求教一下两位专家,据说您不懂这个,您是国际经济政治问题专家。
杨宏:你举的例子非常形象,相当于几个人这样给你施加了压力。
司马南:那我四周10个人压着,我还要操纵,这个航天员如何受得了?
杨宏:在某一个方向上你所感知到的重量来讲,就不是你自己的重量,而是有好几个重量压着你。
赵吉明:脑袋上,还有身体上,在某一个方向上,比如原来是一个G,一个G相当于一个重力加速度。
杨宏:不是,是一个非常平缓的下降的轨道。为什么要平缓呢?就是为了使得下降的速度,下降的垂直方向速度增量尽可能的小,这样才能使航天员能够非常舒适的返回地面。
司马南:你看,河南人民了解的信息还是很全面的。
杨宏:论证的时候曾经备选过,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从设计方面考虑,另外从地形、地貌、建筑物的各方面考虑,最终选择了内蒙古的大草原。
邵峰:我问一个问题,一直不太明白,电视转播说降落散1200平米,有人说是人工缝出来的,为什么有机器不用而用缝出来的,为什么要手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