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老一生很少直接参与电影的拍摄与制作,但他的几部文学作品却是电影界改编的热门原著。即使在今天,巴金的文学作品仍旧充满了生命力和饱满的戏剧性,仍然是众多电影人关注的焦点。
最昂扬的《英雄儿女》
1952年3月初,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组人员换上了军服,伴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踏上抗美援朝的战场。
回国后,巴金根据这些采访素材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读后,就让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它改编成电影。电影《英雄儿女》不但有效地择取了作者原创故事中的父女团圆线索,而且更加有效地发挥了英雄王成英勇牺牲的另一主线。这样一来,在电影结构上,分流而至的两条基本故事脉络重新组合,从而创造出一部充满斗志、鼓舞人心的革命题材影片。1964年,《英雄儿女》在全国放映取得巨大成功,影片在英雄主义精神的映衬下,书写了父女之情、兄妹之情、战友之情,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爱国热情,而这部影片也成为根据巴金小说改编的电影中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最凄迷的《故园春梦》
在“激流三部曲”之后,巴金的另一部作品《憩园》也进入了电影人的视野之中。1964年,《憩园》由香港凤凰影业公司搬上银幕,巴金的好友、著名剧作家夏衍担任编剧,朱石麟执导、夏梦主演,片名改为《故园春梦》。
影片的品质相当出色,特别是影片的结尾,赌输的富家子弟在穷困潦倒中到故园凭吊,田园荒芜,一派凄迷。虽然1964年版的电影《故园春梦》未能引起轰动,但小说《憩园》仍旧是电影界关注的焦点。据悉,国内的一家电影公司已经从夏衍的女儿处购得版权,计划重新拍摄巴金的这部作品。
最震撼的《寒夜》
巴金小说《寒夜》写的是1944年冬季到1945年年底,国民党统治下重庆一个小职员的生活。主人公汪文宣这个忠厚老实的旧知识分子,在大学的时候,“满脑子都是理想”,有不少救人济世的宏愿。可是他在旧制度上工作了多年,地位越来越低,生活越来越苦,意志越来越消沉。
198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根据巴金小说改编拍摄了同名影片《寒夜》。影片由当红明星潘虹、许还山主演,他们以细腻的表演,展现了上个世纪40年代知识分子的复杂情感和心态。该片一问世就引起了轰动,不仅获得文化部1985年优秀影片奖,而且还获得了香港第九届国际电影节优秀影片证书以及法国第38届戛纳电影节荣誉证书,可谓是震撼了海内外影坛。 ■本报记者|吴轶凡|文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