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香港10月26日电 (记者廖翊)“巴金具有极重要的时代意义,作为五四时期跨入21世纪硕果仅存的作家,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院长钟玲对新华社记者说。
钟玲成长于台湾,在她接触文学的初始阶段,巴金和鲁迅、茅盾、沈从文、曹禺、丁玲等新文学代表作家一样,在她心中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在当时特殊的政治背景下,所有留在大陆的现代作家作品,在台湾一律被禁。直到后来赴美留学,钟玲才和其他台湾留学生一样,真切地接触到包括巴金等一大批中国现代优秀作家的作品,她以“如饥似渴”形容当时的感觉。
“巴金是一个杰出的小说家。评判一部小说的重要标准,是除了反映个人的生活经验,还要反映他所处的时代。巴金前期的小说《家》、《春》、《秋》等,显然是反映那个时代的代表作。他和鲁迅、茅盾把变迁的中国生动、具体地呈现了出来,而且与那个时代的精神直接呼应,影响了当时乃至后来一代代年轻人,成为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钟玲表示,巴金的文学创作以及对后世的巨大影响,给了文学家很多启示,即文学家要有非常强烈的使命感和自觉的承担;所谓的“大作家”,最重要的是大胸襟,大关怀,以及无比的诚挚。
“巴金最宝贵的是忠诚。‘忠’是广泛的,包括对民族、对人民、对读者的‘忠’;‘诚’,就是他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都发自内心,这是巴金最基本的东西。最难能可贵的是,巴金将他的忠诚诉诸最直接的东西。”
钟玲告诉记者,几天前,她重读巴金的散文《怀念萧珊》,再次被深深感动:“在那个特殊的残酷的年代里,他们完完全全用心去体会对方,彼此完全为对方着想,没有花哨的文字和辞藻,但是,却体现出爱情的至高境界,以及人性的纯美和崇高……”
“巴金的去世之所以在海内外反应强烈,正是在于巴金高尚的人格。一个作家仅限于文字技巧,并不能造就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家,应该透过他的作品显示他的人格,并且在他的生活中彰显他的人格。”钟玲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