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报网10月28日讯
医生自揭医院“疮疤”
10月27日上午,在海南农垦桂林洋农场场部附近一茶馆里,今年55岁的原桂林洋医院医生、中心药房负责人吴淑胜说,自己和其他几名同事之所以丢了工作,是因为当初向本报“自曝”了医院的提成分红内幕,而遭到打击和报复。
原为部队退役军医、较早取得药剂师职称的吴淑胜谈及往事,心中无限感慨。1999年6月起,桂林洋医院实施“效益工资方案”: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工资的50%由农场支付,剩余50%从创收的利润中取得,即所谓的效益工资部分。
吴淑胜说,效益工资方案规定,医护人员看病、开药、挂号、注射、检查等,都可以从创收利润中提成,且分配比例也很明确。中心药房每卖出一笔药,药费利润的15%归医生个人,40%供科室,剩余的45%归医院。桂林洋医院主治医生的挂号费为三元,一般医生的挂号费为一至两元,而效益工资方案中,提成比例最高的就是挂号费,40%归医生个人,60%归医院。
拿高工资的都是领导
吴淑胜说,效益工资方案造成了一般职工和管理层的矛盾。在桂林洋医院不是业务水平高的人能拿高工资。拿高工资的是医院领导管理层。
落聘“自曝”人员原智敢说,桂林洋医院正副院长、书记等领导的工资,是以当月提成最高的医生为基准,另加20%作为其效益工资,会计、出纳的效益工资,是按照以上医生提成的80%为标准。如果当月医院利润收入较少,不足部分则从农场划拨的工资中按比例提取支付。
有同样遭遇的护士农杏民说,由于效益工资方案拉开了差距,工资悬殊太大,桂林洋医院里同事、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骤然变得紧张起来。先后有7个主治医师离开了医院,不但流失了人才,而且医院的业务也遭到了不小的冲击。
开单提成是违法行为
当日“自曝”人员之一,曾任桂林洋医院护士长且落聘的李海莲说:“工资待遇直接与利润挂钩,必然造成医护人员想方设法开大处方、用贵药。即使最初不敢这样做,谁能保证以后也不敢呢。”
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毛群安曾通过媒体明确表示:开单提成是明令禁止的一种医疗违法行为。此行为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病人的健康也有危害。既然如此,效益工资方案为什么能在桂林洋医院大行其道呢?
吴淑胜说,效益工资方案实施到最后,一些富有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的医护人员,开始了抵制。后来看到问题愈加严重,本着“治病救人”、“有则改之”的目的,他们找到上级部门反映,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为了引起世人瞩目,不得已,他们最后找到了本报。问题虽然得以揭露,但却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自曝”医生被逐一问话
李海莲回忆说,报道见报后,第二天,桂林洋农场党委随即成立了由卫生科、组织科、纪检、劳资科、经管法规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调查小组,赶到桂林洋医院,找到报道中涉及的当事人和当天值班的医生护士共16人,一一谈了话。
李海莲说,谈话的主要话题是哪个人向记者讲了话,谁是报料人,你们这样举报是不对的,有损医院的形象……最后,被问话人逐一在笔录上签字。
农杏民护士说,公民向媒体反映问题,是正常的不可剥夺的话语权,农场和医院无权干涉,其做法侵犯了他们的人权。
吴淑胜医生说,问话之后,桂林洋农场包括医院,都感觉到了“自曝”医护人员不配合的“敌意”,于是就紧锣密鼓地抛出了一个所谓的人员精简压缩方案,正式拿他们“开刀”。
10人无故落聘丢工作
吴淑胜说,4月29日,桂林洋农场制定出台了桂林洋医院委托经营方案,5月初的一天,院长曾祥佳在召开全院职工大会时,进行了宣读。受委托方为院长、书记、副院长、会计、出纳即医院经营班子成员的经营方案表明,受委托方拥有8项权利义务:人事权,根据岗位需要,个人技术水平和工作表现,聘用员工;依法自主经营权,即有权制定单位的经营管理办法、财务收支计划、分配方案和奖惩办法。
吴淑胜认为,委托经营方案出于发展需要,并无可指责之处,关键问题在于,受委托方在执行经营方案时,却把路走偏了。
吴淑胜回忆说,6月30日召开了全院职工大会。会上,桂林洋医院院长曾祥佳宣读了一份名单,凡是未念到名字的人,第二天就不要来上班了,以后每月发220元的生活补贴,3年后停发。
护士原智敢说,宣读名单时,30多名农场经警、派出所人员站立在周围会场气氛异常的沉闷和严肃。如果选聘落聘人员的决定取舍合情、合理、合法,找来那么多人维持秩序,有必要吗?
留用人员中有的没职称
吴淑胜说,在宣布的名单中,最终落聘的共19人,41人被留用。落聘人员中,有两人长期疾病缠身,一人停薪留职,三人年龄偏大,而被疑向媒体反映问题而遭到打击报复最终落聘的共10人。落聘的医护人员中,大多有正式的职称。留用人员中有的没有任何职称,有的职称与所担负的工作“风马牛不相及”。
吴淑胜举例说,桂林洋医院中心药房有药剂师职称的,只有他和一位钟姓的女医生,但最后他们两人都落聘了。现在药房共有4名工作人员,曾姓工作人员是护理师职称,陈姓工作人员是化验师职称,徐姓工作人员是检验师职称,都非药剂师职称。一名在桂林洋医院第二门诊工作的李姓女医护人员,没有任何职称,却在做护士工作。手术室没有麻醉师,就由主刀医生兼任。
护士李海莲说,“医院把无证的留了下来,却把有证的赶走了。现在的桂林洋医院,约有5个人无证上岗,分布在药房、门诊等部门。这是一种明显的打击报复。”
留用的标准不知是什么
吴淑胜说,6月30日宣布落聘人员名单之前,桂林洋医院方既没有开讨论会,也没组织过任何的考试,就连民主测验也没有做过。自始至终,所有落聘人员都不明白选择和留用标准。
10月27日上午11时30分,在桂林洋医院大门口,一位正准备骑车回家的医院工作人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对方说,自6月30日医院精简压缩人员后,在职人员的工资待遇,确实比以前提高了。宣读名单之前,院方确实没有组织过考试,也没有讨论过留用人员的名单。
11时40分许,记者在该院一楼大厅见到了副院长潘孝明。潘副院长称,2000年医院曾组织过一次考试。至于留用标准到底是依据什么,院长曾祥佳外出开会了,具体工作是由医院的陈在雄书记负责的。另外,桂林洋医院的用人权决定权在桂林洋农场。有关问题,记者可以采访农场卫生科科长杨家堤。
记者电话与杨家堤科长取得了联系。对方称没有时间,等有时间再和记者联系。
医院内记者遭人围堵
10月27日中午12时许,桂林洋医院书记陈在雄赶到了医院。对方称,报道存在偏颇之处。他的依据就是4月27日,海口市卫生局下发的一份桂林洋医院处方问题的整改通知。如果记者要采访落聘人员之事,必须先就3月28日的报道,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
陈在雄书记提供的整改通知言明,3月29日,海口市卫生局派工作人员,前往桂林洋医院就“大处方”一事进行调查。调查结论:2005年1月1日至3月28日的全部门诊和住院处方,其中单张处方最大金额为384元;抽取了疑为“大处方”或收费较高的处方40张进行分析,用药合理不存在大处方情况;收费基本符合标准……
12时30分,10名桂林洋医院在职人员突然将记者围在中央,称该院的好事多了,记者为什么不作正面报道。记者一再解释,仍无济于事。记者拨打正在楼上采访的本报摄影记者的电话,这些人突然散去。
对于海口市卫生局的此份调查结论,吴淑胜说,在桂林洋地区,区区100元,对于大多数病人来说,都显得极为昂贵,384元的处方,又怎么能说不是大处方?如果本来只需要花费30元钱就可以治好的病,医生却给开了384元钱,这又怎能说它没有增加患者的负担呢?
“我要为落聘讨个说法”
“桂林洋医院吴淑胜等医护人员的遭遇,一边是恪守责任和良知,不肯向强权低头的医护人员,一边又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院方,它以反抗和压制的新面孔,呈现在了公众的面前,并且愈加的公开化和脸谱化。”10月27日,北京驻海南一媒体的记者,如此评价。
“本来大家就对医疗行业充满微词,现在终于有医生站出来了,从内部捅开了医疗腐败的盖子。”“医护人员和院方的矛盾,替代了以前的医患矛盾,我们必须注意这个新的矛盾的动向,它是代表了体制内的积极反抗。”这位人士这样认为。
桂林洋医院护士王娉打电话向记者表达了她要为自己落聘讨个说法的决心。“我一定要为自己的落聘讨个说法,不到黄河我心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