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辉煌落幕,成就一段不朽的人生。他的一生,上关国家巨变,下系家族荣辱,演绎着经典故事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附近的史家胡同,多的是红门灰瓦,有一种亲切的安静。
从胡同西口进入,前行百米,一面紧闭的深灰色的大门隔开了一座高墙深院。2005年10月26日之后,这道门里不时会有穿黑衣、戴白花、面色凝重的人进进出出。门外以及延伸出来的路边,到处停满了车。门内,一个标准的四合院,几乎已被各种花束、花圈、花篮所填满。长长的丝带上,尽是生者的无尽哀思。在穿军服的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走过花堆中仅剩的一条小道,来到灵堂。荣毅仁在墙中央和蔼而厚宽地微笑着,仍然是他熟悉的白发、微胖的脸庞。
这是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家,荣毅仁于10月26日逝世。这座老宅的主人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完成了他传奇而丰富的一生。从打造商业帝国的民族资本家,到新中国的上海市副市长,从“文革”中的看门人到中信大厦的奠基人乃至国家副主席,在荣毅仁的身上,几个时代的印记交织错落,耐人寻味。
他去世了,却又让人能清晰看见他的影子。
他的家族,50多年前中国最富庶的家族之一,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沉浮,依然是中国最富庶的家族之一;他创办的企业,已经远远不止北京建外的那个“巧克力”大厦,“中信”两个字出现在诸多大城市的大厦、楼盘和金融机构的名称上。
他最响亮的职务是“国家副主席”,也曾亲切地被人们用“老板”称呼。
他从政多年,亦从商多年。无论时事沧桑,每次命运跌宕转折之际,总见其惊人的智慧闪现。
沉默、低调的最后人生
1998年3月九届人大完成换届选举,荣毅仁先生轻松愉快地回到百姓的行列。从国家副主席位置上退下来后,荣毅仁更加低调,仿佛一下子沉入静寂的水中。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是荣先生多年好友,以往每次访华都会到荣家做客。荣退休后,基辛格也曾访华,却不再有基辛格登门的记录。不知出于谨慎、低调还是喜欢安静,以前的政界朋友要来拜访,荣毅仁一般都是谢绝。偶尔有老同志或旧友、下属来看望,荣毅仁的老伴杨鉴清会亲手递上一杯龙井茶,此时已不再有公务倾谈,老夫人无需回避,总是共坐闲话。
据介绍,退休后,荣毅仁和老伴常坐在主厅外的藤椅上,阅读书报,恬静交谈,按时收看电视新闻节目,难得也听听音乐,如遇国际或国内足球劲旅交锋,荣毅仁准会兴致勃勃地观看电视。那时,荣毅仁每天仍然看许多文件,每周至少三次到人民大会堂的办公室处理公事,偶尔也会见国内外老友。
今年,中央文献研究室准备出版荣毅仁的画册,原本8月就可以出版,一直等着让荣先生本人审阅。据说,前两个月,荣本人还一直念叨,我和周总理关系最好,希望书中能有和周总理的合影图片。如今,未能赶在他生前出版的画册,只能成为追忆和怀念。
当他再次引起世人瞩目时,已是2005年的深秋。此时,他已经身处另一个世界。
当他的辞世引得举世关注之时,他的家人、后人和同仁却都守口如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