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现在有网友问,《焦点访谈》像这种揭露社会阴暗面的报道比较多一点,你们每天接触这些话题会不会觉得压力挺大的?
余伟利:他的压力是指我们个人的心理压力吗?
主持人:可能是这个意思,因为你每天接触这些负面的东西可能会对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谢子猛:我们策划组可能接触的选题非常多,实际上每年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选题也在发生着变化,不是说光集中在某一个领域,而在选题的梳理过程中我们也能感觉到国家发展的脚步现在进行到什么程度,我倒觉得没什么压力。
余伟利:一直说发展的问题必须用发展来解决,好像觉得是很大的话,但实际上仔细想想也的确是这样。比如说在《焦点访谈》刚刚开办初期我们碰到的一些选题可能集中在市场经济经济秩序非常混乱,比如明目张胆地抗法、胡来、抗税、造假等等这样一些选题;还有像农村的村干部怎么欺压百姓、乱收费、乱罚款、“三提五统”花到哪里去了等等。但是这一两年我们从选题的角度发现这样一些题比早年少一些,而通过选题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中国的绝大部分老百姓实际上生活还是在发生着变化,虽然又有一些新的矛盾在出现。
比如我们现在接到很多是关于物业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很多老百姓都有房了,物业管理当中和物业公司产生了矛盾,房屋维修基金怎么维护,还有跟开发商的一些纠纷,比如说我买房子的时候房屋的面积算得公平不公平;还有一些,比如说室内的空气质量是不是符合环保标准,对身体有没有损害;还有一些,比如说汽车内部空气有没有污染,我刚买的新车里面的空气有没有污染,这是城市的老百姓关注的一些选题。
农村观众很多反映的是自身维权方面的问题,很多农村的老百姓自身维权意识也非常强烈。比如基本农田法有没有践踏,还有村民自治法,村长、村委会主任应该是群众直选的,如果在直选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也会向我们来反映。现在更多的是反映是粮食直补不能到位或者被冒领挪用等问题。
所以梳理这些选题的变化我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可以看出来我们国家十多年来的变化。因为《焦点访谈》创办十一年了,到今年的4月1日就十二年了,如果从1978年开始起计算改革开放的这样一个进程,到今天20多年了;而焦点访谈12年,占将近二分之一的时间。12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样一个时间段能够让我们来回顾整个中国发展的进程,还是很有意思的。如果我们现在有机会重新研究当年的选题单或者说播出节目的内容表,的确能发现很多变化。
主持人:网友说,最近几期的《焦点访谈》好像又回到批评报道的轨道上来了。可能问题比较尖锐,他说前一段时间节目不是特别吸引人,最近又回到了吸引人这个路线上来了,这是为什么?以后《焦点访谈》是以批评的报道为主还是其他的?
余伟利:《焦点访谈》一直给人的感觉是以舆论监督为特色的栏目。但实际上我们如果从专业的角度看,焦点访谈的定位是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的电视新闻评论性栏目。深度报道我们可以分调查性报道和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等同于我们通常说的舆论监督的节目。那么解释性报道,我们把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或者大家感觉像正面宣传的东西,都可以纳入到这样一个范畴里。
网友最近可能感觉舆论监督的色彩浓厚一点,一方面可能是他关注的比较多了,坚持了一段时间观看《焦点访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实际上我们从来没有过,就是说从栏目定位到具体操作当中没有过说一段时间我们偏重这个方面一段时间偏重那个方面。一方面我觉得可能是与网友坚持持续观看有关系,还有最近几期报的选题大家觉得力度大一些,所以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网友们如果能够持续不断地观看《焦点访谈》,可能会得到焦点访谈舆论监督色彩并没有削弱的印象。另外一个从我们做节目的角度,当然希望多呈现一些像《县政府欠条进当铺》,还有前天播出的《谁在强收保护费》这样一些节目,我们希望多呈现这样一些节目给观众。当然也希望网友们多给我们提供新闻线索。
谢子猛:其实我们自己做节目来讲,不是以大家说的监督节目或者舆论的节目来划分的,我们是希望只要我们力所能及能够做的有希望有它的位置,如果说大家觉得可能有些地方我们认为其实是很重要的,这个对国家、对老百姓来讲其实都是很重要的,同时我们也觉得可能是不是我们在做类似节目中自己质量做抓一下,给大家提供更好的节目。
余伟利:其实还有一个大家理解的什么是焦点的问题,可能很多观众都觉得曝光这样一类节目过瘾,觉得有冲突、有情节、才过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们自己也在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什么样的东西才是真正的焦点。就像刚才说的,《县政府欠条进当铺》、《谁在强收保护费》,这样的选题是我们老百姓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只不过没有这样极端,这一类大家觉得像焦点。
那么很多关乎到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事情是不是焦点呢,很多人觉得这个事情可能跟我没有关系,但实际上很多政策的实施和制定跟很多人都是有关系的。
比如说我们前两天跟国务院农村税改办的人接触,今年的两会可能会宣布取消农业税,取消农业税之后在乡镇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后续的改革将怎样推进,我们也在一块策划这样的节目。这样的选题算不算焦点呢?其实如果这个政策实施得好,税费改革之后的后续第二步、第三步的改革能够持续得好,像浠水县政府欠条进当铺的事情可能就会杜绝,实际上是更深层次的改革。我们觉得,在《焦点访谈》发展十几年之后,这些问题也同样应该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而不仅仅是曝光问题,所以与栏目在定位上有所推进有关,我认为是更有韧性了。
主持人:在国外有些记者在做报道的时候可能会做卧底做好几年,在《焦点访谈》采访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记者当卧底的情况?
谢子猛:看怎么理解了,记者为了采访方便,首先他来讲不会暴露记者的身份,他出现的时候会有一个身份,比如说我是一个消费者或者我是一个路过的人或者是什么,会有一个其他的身份,但是如果是长时间的卧底肯定是针对某一个事件或者某一个对象在这里要是一扎几年的话几乎不可能,为了调查一件事隐瞒身份一个月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