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丽普
寻亲者:张红梅,30岁,在唐山郊区时叫王紫梅,小名小梅。
寻找目标:生父,姓王,个子不高,父女二人长得十分像。
坐在记者面前的张红梅整整30岁了,已是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 母亲(养母)临终前说她是唐山的孩子,生母在大地震中丧生,生父无奈之下将她送到了石家庄。“自从知道自己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家里还有生身父亲,我就很难放下这份牵挂。”张红梅说,她十分渴望能找到生身父亲,延续那割断30年的亲情。
3年前得知是地震幸存儿
张红梅说,自己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现在也生活在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中。
听养母说,张红梅的生母于1976年在唐山大地震中丧生,在房屋中一根大大梁的支撑下,只有几个月的小生命(张红梅)因此而幸免于难。20多岁的亲生父亲没有办法养活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便决定将孩子送人,好让孩子讨一条生路。于是,生父就坐火车来到石家庄,通过一个姓康的老干部见到了张红梅的养父,她便成为张家的养女。
“收养我的时候,养母38岁,养父近50岁。养父母对我就像亲生孩子一样,我也生活得很快乐。”张红梅说。
渴望找到在唐山的父亲
张红梅听父母说,她的亲生父亲姓王,个子不高,她与生父长得十分像。当时,生父将她送到了养母的老家———石家庄市正东路6号。“由于在唐山郊区时叫王紫梅,小名叫小梅,养父母也一直叫我小梅,只是将名字改为张红梅。”
“我当时非常瘦弱,身上和头上有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还一直在拉肚子。”张红梅这样描述自己刚来石家庄时的情形。
从养父母那里得知,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张红梅的生父曾写信打听过她的情况,后来就没了音讯。“我想也许是养父母不愿意让我离开他们,而隐瞒了我还在世的消息,毕竟我是他们生活的惟一希望。”张红梅说,她十分理解养父母的做法。
张红梅说,现在寻找生父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因为我有一个预感,生父也在一直牵挂着他亲手送出去的女儿,已经30年了!”
联系方式:本报冀东版热线(唐山):0315-2327310、2340000、2324567(传真)本报综合版热线(石家庄):0311-88631262、88631211、88631206(传真)电子邮箱:jdb1976@163.com
(责任编辑:赵志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