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兰/上海海上山艺术中心
大陆没有画廊历史,要讲画廊历史应该从台湾算起。从日本人占领台湾,到后面的国民政府,现在算来已经有几十年了,当时很多画廊是商业
性质,也有很多中国符号,因为日本人喜欢。后来一些人从欧美回来,带来西方的画廊机制。台湾画廊的鼎盛时期是1980年代,当时经济腾飞
,垃圾也能卖钱,台北阿波罗大厦最多的时候同时有80多家画廊。很多人上午在股市赚了钱,下午就去画廊。当然后来倒了一大批,还是和经
济环境有关系。
做画廊的多少都有些艺术情结,有些喜欢的艺术品就不舍得出手,所谓“别时容易见时难”。其实做画廊应该是投资,而不是收藏。对待艺术
品光有理性不够,它有自己的特点。我不建议和艺术家签约,没有必要,硬要去约束他没有用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买下他的作品。
大陆艺术品买卖的过程反了,什么都还没有,就先开始拍卖了。应该是画廊都没货了,才应该去拍卖。另外艺术家、画廊、收藏家三者之间很
美好的互动没有了,其实谈生意是商人的事情,艺术家应该去创作,现在有些艺术家太功利了。艺术品市场已经离开了艺术的本分,变成炒楼
炒金一样了,还有些人花国家的钱乱买,不心痛,用艺术品公关送礼。
来源:《中国摄影》杂志 (责任编辑:塔立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