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初霁,一大早,黑龙江省兰西县胜利村农民张洪贵推开房门,端着饲料去喂白鹅。白鹅“嘎嘎嘎”地欢叫声,和煦的阳光映照着张洪贵脸上的喜悦,显得如此的幸福。张洪贵满心欢喜地说:“以前吃救济,生活没指望。政府扶持我上了养鹅项目后,收入增加了,盖了新砖房,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 |
为了扶持张洪贵这样的贫困农户实现脱贫致富,2002年,黑龙江省对全省3052个重点贫困村分期分批实施整村推进。4年来共实施了1032个贫困村,共有32万户、125万人摆脱了贫困。在此过程中,黑龙江省创新扶贫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省扶贫办主任陈华深有感触地说:“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非常强烈,但苦于没有‘扶手’。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不断创新,当好这个‘扶手’。”
扶贫资金怎么分、分多少,电脑说了算;上什么扶贫项目,政府出“菜单”,农民“点菜”
“以前的扶贫资金是钱难要,好花;现在是钱好要,难花!”陈华说,由于缺乏监管,以前的扶贫项目随意挪用、变更,资金使用效益不好,贫困农民意见很大,于是我们就下决心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长效机制。
2002年10月18日,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黑龙江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条例的实施,变“人治”为法制,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农民得到了实惠,还保护了干部。
与此配套,黑龙江省还制定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规程》,从制度上促进了整村推进的规范实施。“以前扶贫资金的分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现在扶贫资金怎么分、分多少,电脑说了算。”省扶贫办副主任姜文斌介绍说,扶贫资金的分配主要取决于重点村数、实施村总人口和县农民人均收入三个因素,然后按照因素权重法对重点村资金进行测算分配,最后把各个县的因素权重指数、应分配的资金在网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农民们这下心服口服,“由计算机自动分配扶贫资金,避免了‘暗箱操作’,体现了公平公正。”
上什么扶贫项目,谁说了算?在黑龙江,农民说了算。省扶贫办只负责因地制宜推荐扶贫项目,然后召开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公选,选定的项目公示7天。村民们全体通过后,县扶贫办对项目进行论证,完成投资预算,然后开始实施。农民们形象地把这套流程叫做“政府出‘菜单’,我们来‘点菜’”。
“媳妇可以不娶,胶鞋不能没有”,拜泉县平等村76岁的老人梁志海提起原来的村道就摇头,一到下雨天,路滑坑又深,人都走不稳,甭提干活了。上啥扶贫项目?村民大会不到10分钟,100%村民表决同意:修路。
以前就想修,可一家一户干不了。现在政府帮着修,大家伙儿都高兴了,投工投劳没得说,头顶烈日填筑路基,铆足了劲干,没有打退堂鼓的。施工队经理李欣说:“农民们监管可认真了,亲自看着下料,路面厚度每天都要拿尺子量几回,真是比给自己家干活还仔细。”只用了3个月,村民们就走上了水泥路。村民任海高兴地说:“路好了,外面的人来收大豆,每斤涨了一毛多钱。”
“放母还犊”滚动扶贫,一次投入,长期利用
资金有限,任务艰巨一直是扶贫大难题,黑龙江省推行“放母还犊”滚动扶贫的办法,一次投入,滚动发展,长期利用,通过建立长效扶贫新机制,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
什么叫“放母还犊”滚动扶贫?去年,县扶贫办扶持1万元,自己投入5000元,通河县依山村村民袁秀兰养了10组种貉,到了冬天,光卖貉子皮,袁秀兰就纯收入1.4万元,她还把6组种貉作价给扶贫办,抵消了扶贫办扶持她的1万元,扶贫办再拿她归还的种貉扶持其他贫困户。通过这种方式,黑龙江省在国家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共滚动扶持了2.7万个贫困户。
滚动扶贫还引领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和谐新风尚。明水县扶持发展村农民付德海养大牛,按照协议规定,将来产的牛犊要滚动扶持给贫困户张孝忠。老张经常主动割草买饲料喂养付德海的大牛,一来二去两家结成对子,精心饲养的奶牛体格健壮。当大牛产下一公一母两头牛犊时,付德海二话不说就把母犊给了老张。这段佳话传遍了周边乡村,大家纷纷效仿。
黑龙江省还积极探索公共事业扶贫项目滚动发展新模式。为了解决贫困村农民洗澡难的问题,哈尔滨市扶贫办在10个贫困试点村投资兴建了太阳能公共浴室,然后由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公选承包人的方式经营,收回的资金滚动建设新的扶贫项目。目前,已回收资金507万元,新建5所卫生所,4个畜牧站,12个农机服务队,为贫困户的脱贫积蓄了再扶持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