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一个人到了93岁高龄,会想什么,会做什么?对生活在北京胡同大杂院里的靖奎大爷来说,这一年着实与众不同。他不仅拍了一部103分钟的电影《剃头匠》,更因电影获得了国际A级影展印度果阿国际电影节的首奖“金孔雀”奖而声名鹊起。
| |
看“敬大爷”们本色演出
《剃头匠》风格平实、俭朴,力图表现出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的传统风情,被果阿电影节评委称赞为“没有故事的故事片”。电影里面除了靖奎大爷扮演的“敬大爷”,还有“米大爷”、“赵大爷”,全是头发灰白的耄耋老人扮演,尽管都是非职业演员,但凭借本色,个个演得十分贴切自然,为近年中国银幕所少见。这些来自北京城胡同大杂院里的老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也是最容易被遗忘的一群,但他们亦有着对待生活和死亡的态度,影片细腻地通过种种细节,透射他们或乐观、或悲伤、或无奈等种种心理,也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对于老人们的漠视。
缅怀旧时光
剃头匠是中国民间的古老职业,手艺精湛,历史悠久。《剃头匠》通过“敬大爷”,向观众展现了这门手艺的精深之处。在如今遍地是发廊、各类名目繁多的烫发直发花样层出不穷的年代,听《剃头匠》中老大爷们一套一套的剃头术语,会让人觉得,其实我们可以知道的、应该去了解和关心的,还有许多。电影里,北京胡同也是一个不说话的主角,伴随着敬大爷的每一步。这些在现代社会中日渐消失的景观,在《剃头匠》中都得到了完整记录。
故事简介:在北京的胡同里,剃头匠敬大爷走街串巷,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他的老主顾们服务。他已经九十三岁了,孤身一人,仍然眼不花、手不抖,服务周到,深得老主顾们的喜爱。眼看老主顾们越来越少,开始感觉到寂寞,免不了为自己的后事发愁。敬大爷没有把自己的心思告诉老朋友,他一面给老主顾剃头,一面悄悄观察人家的安排。为自己料理丧事可不简单,拍一张体面的照片当遗照,还要穿一身体面的中山装,准备殡仪馆告别仪式,先要有500字生平简介等等。一天,他忽然昏倒在大街上,生命如灵魂出壳离他而去,可是一切都还没安排好呢……
(曾彦斌)
图:
《剃头匠》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