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孩子离开少年教养所后无所适从而再次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昨天,18岁的龙波(化名)离开少年教养所,广东人文学会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会长廖陵儿女士亲自到市少年教养所来接他,还帮他联系了一家快餐店做外卖工。
| |
不过,记者了解到,不少结束教
养后无家可归的“问题少年”,在社会上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他们个人与社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其中一些孩子由于没知识、没技术,又成为流浪少年甚至重回违法犯罪团伙。
失去父母三岁起流浪
去年3月,龙波在抢劫了一部手机后,跳上一辆摩托车准备逃走,“摩的”司机直接把他带到了警察面前。为此,龙波受到了教养1年零9个月的处理。此时,他来到广州这座城市还不到一个星期。
龙波告诉记者,他是茂名人,父亲很早去世,母亲离开了家,他和爷爷相依为命。3岁那年,爷爷被一场大火夺去了生命,此后他就无依无靠地生活。去年3月,17岁的龙波和一位朋友从佛山爬火车来到广州,被朋友带入了一个抢劫团伙。
进入少年教养所后,龙波认识了前来进行帮扶活动的廖陵儿。廖阿姨完全不带歧视地跟他平等交流,让龙波很感动。昨天,原本打算去佛山继续流浪的龙波,抱着廖阿姨带来的棉被,跟着廖阿姨到快餐店报到。廖阿姨还说,如果龙波想学习一门技术,可以帮他出学费。
“问题少年”易“二进宫”
一同前往少年教养所探视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肖存玉女士研究“问题少年”已有多年,先后和多名“问题少年”建立起帮扶关系。“教养所里的‘问题少年’,有六成以上是从小缺少父母关爱,才逐渐走上违法的道路。”肖女士说,他们还缺乏法律意识,很多甚至不识字。由于既没有知识,又没有技术,同时还不能享受广州市户籍人口的待遇,生活没有任何保障,如果没有人帮扶,一些“问题少年”出来后找不到工作,又开始去干抢劫的勾当,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记者 周继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