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书“跟风”抢滩春季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1-6 7:46:29 · 来源:新京报
民营书业北京春季图书订货会开幕,品历史解经典类书过多遭质疑
有专家认为,泥沙俱下的传统文化出版热潮很可能导致读者阅读疲劳。
本报讯(记者张弘)昨天上午,民营书业2007年北京春季图书订货会在京丰宾馆开幕。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新近出版的图书中,传统文化类图书延续去年的风头,仍是主流。中华书局总编辑李岩认为,“这体现了读者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从出版的角度来看,又反映出民营书业选题创新能力的退化。”
出版潮流
历史继续“品”,典籍继续“解”
在历史类新书中,有一部分是人物为主的党史类著作,如毛新宇著、华文出版社出版的《爷爷率红军从这里走过》,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二十六年总理风云》等等。
更多的还是以通俗的方式解说历史的著作,如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张宏杰的《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赵益的《品唐朝》、《品宋朝》,此外还有梅毅的《大明朝的另类史》,清秋子的《明朝出了个张居正》,以及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世纪的王安石》等。
除了历史类书多之外,解说传统文化典籍的著作也不在少数。时事出版社出版了何新系列著作,其中包括《尚书精解·大政宪典》、《易经通解·天行健》、《论语新解·思与行》等15种。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熊春锦的《德道经》等,此前,该社还出版过台湾师范大学季旭升教授主编的一套三本的“中文经典100句”。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了《傅佩荣细说<老子>》、《傅佩荣<论语>心得》等。
质疑之声
出版社盲目跟风,书质量良莠不齐
面对订货会呈现出传统文化出版热潮,中华书局总编辑李岩认为,随着易中天的《品三国》和《于丹<论语>心得》在市场上大获成功,民营书业开始盲目跟风,他们的创新能力已经不如以前,而几年前他们可以在选题开发上引领出版风潮。
“比如,中华书局的‘正说’系列出版几本之后,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相似的图书,甚至在封面设计上都模仿我们的品种,使我们这个系列做不下去了。”李岩说,历史类图书的良莠不齐会使读者不便选择,容易盲从。
学者张鸣也认为,传统文化类图书火爆并非好现象,很多图书都是写作者和出版者拼凑出来的。“写历史和传统文化不能没谱,否则就变成了戏说和胡编。”他还认为,出版界的历史热使一些胡扯的书充斥市场,这很可能导致上当读者以后不看历史类书。
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雷颐认为,传统文化图书现在难免出现泥沙俱下的情况,但被读者记住的,始终是那些既忠于史实,又写得通俗、生动的图书。
〖 返回顶端 〗 〖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