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逢年过节涨价、市民投诉、有关部门答复,这出“情节剧”最近一两年总是不断重复上演,如同“春晚”一样,都快成“民俗”了。
本报上周四报道,林女士和女儿1月2日晚乘大巴,按平时的价格将6元钱递给售票员,售票员说两张票要10元,并称是按物价局规定将票价正常上浮。
| |
第一次看这样的新闻时觉得公交公司没错啊,挺按“市场规律”办事,平时人少就少收、节假日人多就多收,用经济杠杆解决市民出行难。但这个“情节剧”看多了就有了疑问:公交公司不会赔本赚吆喝,平时少收车费就能保底经营,说明“低票价”合理;既然“低”是合理的,那么“高”显然有水分。
但不管怎么说,坐公交车是眼下最经济的出行方式之一,而且也会越来越方便。本报上周六报道,我市首条快速公交(BRT)下月动工,争取明年下半年投入使用。据称,BRT有类似地铁的功能,而深圳特区内还将陆续建4条。
与坐公交车比,开私家车的成本大多了,而且越来越大。本报上周六的两条消息会让不少车主紧张。一个是我市停车费又要涨了,并计划增收中心城区交通拥堵费;另一个是特区内所有道路今年内都能视频抓拍交通违章。
其实,如果像华侨城片区那样的自行车道能普及,骑自行车出门也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