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上海1月7日电房价这个令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从岁末又说到了年初,总抛不开一个恼人的“涨”字:一线城市“一骑绝尘”,二线城市狂飙猛进,三线城市也在时不时“领涨”。为什么2006年十道调控“令牌”都没能摁住房价“犟牛”?
“囚徒困境”仍在延续
对购房者而言,当下国内很多地方楼市存在着明显的“囚徒困境”:买,难担高房价重负;不买,难受房价节节攀升的煎熬。
调控政策还在“悬空”
2006年是名副其实的楼市调控年:结构调整、信贷、税收、土地、保障等方面,国家出台了10项政策、措施。但在“落地”中,一些政策竟被“悬空”“化解”。开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本为遏制投资、打击投机,结果发生税收转嫁,二手房市场买房的负担加重。征收20%个人所得税被认为是在交易环节“精准调控”的良策,但终被各地的“核定征收”消解。业内人士说,“核定征收”的本意是不给逃税者可乘之机,地方在具体“落实”中,恰恰将其变成了“合理避税”的对策。90平方米户型占开发总面积70%以上的规定本为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结果成了一些城市大户型涨价的理由。提高建设用地使用费本为减轻地方“借地生财”的冲动,结果“地价升带动房价涨”的预期弥漫市场。“面粉涨了,馒头能不贵吗?”一些开发商竟这样公开宣扬。“把利空当作利好炒,这样的房市和以前的股市很相似!”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说。
呼唤调控政策执行年
回望2006年楼市,其运行轨迹大体如此:宏观调控政策频出——买房人引颈观望等降价——开发商放慢上市节奏——供应量减少——反向解说调控政策,“利空”成“利好”——房价上涨——热点城市供求缺口放大——房价加速甚至急速上涨。究竟什么是楼市“逆风飞扬”的推手?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的步伐没有停歇、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的趋势没有停止,这些都是房价走高的促动因素,但主导因素还是强大的“房地产势力”——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部分开发商和金融机构等房地产利益关联方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教授看来,房地产企业、银行和地方政府正是阻挡房价下降的“三个火枪手”。分析人士判断,在国家房地产发展战略开始显露从产业政策向公共政策回归的态势下,2007年房地产行业政策调控的执行力度将会加大。有专家预期,2007年国家对房市调控力度不会削弱,将会更注重针对性和执行力度。如果房价上涨的势头得不到有效遏制,则进一步出台调控政策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