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前景,不仅要看它积极的文化发展战略和优惠政策吸引了多少文化人才,还要看它能否以其开放的襟怀和不断丰富的底蕴让文化“高人”自觉自愿地在这里驻足安家。
90多岁的华侨艺术家常秀峰,漂泊一生后走在叶落故乡的路上,不久前跨过罗湖桥后就不想再继续前行,要把自己的暮年岁月和所携带的艺术珍品归根于深圳。
| |
他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人才”,而是用一生的追求寻觅艺术真谛的文化大家级的人物。他们没有任何人邀请,也没有想过“优厚待遇”之类的前提,只是喜欢深圳,欣喜深圳有回到家的感觉。常秀峰先生说:“深圳是中国旧貌换新颜的缩影,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后很有家的感觉,我所收藏的艺术品也应该在这里安家。”而袁机先生说:“我回深圳并不是来淘金,而是为了得到内心世界的安宁”。深圳市、罗湖区等各级党委和政府,也从生活和创作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
文化人的“故乡”和“家园”,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种精神气韵和人文气质。那么,是什么让他们视深圳为安身立命之地呢?
是深圳开放的文化氛围,给艺术家以信心;是深圳优良的生态与人居环境,给艺术家以叶落归根的归宿感。在基础建设逐步完善的同时,深圳开启文化立市战略,要把这个曾经的边陲小镇演进成全球先锋城市。这里容纳着国内外各类文化产品、艺术展演: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与交易,传统的书画篆刻、民乐演奏,现代的动漫创作、钢琴比赛,本土性的文物汇展、民俗概览,劲舞表演……所有这些,营造出开放的文化氛围,让各路人杰充满希望地来这里寻找发展的空间。袁机说荔枝是深圳的特产,是生命的象征,他要把每一颗荔枝的不同形态和魅力表现出来;常秀峰说这里的文化气质就像这个城市一样充满朝气,会有很多艺术知音,他“愿与高人共揣摩”。
是深圳不俗的精神追求和创新的文化氛围,让文化人舒畅。文博会、读书月、创意十二月、中外艺术精品演出季……这些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给予艺术家精神的安宁与生命的慰藉。袁机说他在这里绘画能够新颖出俗,刚毅绚丽;常秀峰感觉他的书画、诗词、篆刻、雕塑作品和收藏品会有人识货欣赏,不会被看成“过期作废”的残存。他们的艺术自信和文化自觉,与正在形成的深圳文化气质直接关联。
常秀峰、袁机等文化大家悄然地来到深圳安家,是对这个城市文化建设所做的种种努力的无声褒奖,也是这个城市的荣幸。他们的到来,将培厚深圳的艺术底蕴;他们的归根,将丰沛深圳的文化内涵。
事实证明,深圳不仅仅是年轻人拼搏创业的城市,也是文化长者常葆创作生命的福地。(见A12-1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