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据《新民晚报》报道,记者从上海市交警总队了解到,从去年年底开始,交警部门已着手落实今冬明春排堵保畅多项措施,并针对几大问题,开出了4帖“药方”,确保道路畅通。
药方1:巡警高峰时间变交警
症状:支小马路没人管
早晚高峰,主干道上车流如织,交警们在各大路口忙得不可开交。
| |
从去年12月11日起,上海市600多名巡警支援交警,填补警力缺口;每天上午7时至9时、下午5时至7时,到98所中小学、幼儿园护校,疏导184个支小路口。
打浦桥派出所巡警王义庆是其中的一位。王义庆46岁,曾做过6年交警,如今“重操旧业”,得心应手。他管理的肇周路、建国东路口,位于黄浦、卢湾两区交界处,马路狭小、路况复杂、秩序混乱、经常拥堵。
药方2:随身带尺子量工地占道
症状:工地附近常拥堵
如今的上海,工地不少,市政建设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交通。施工封锁路段,道路通行能力降低,而货车流量大增,加重了道路负担。
虹口交警支队二中队队长蔡贵良对此深有体会:“我们区的建设工地虽然不多,但对交通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比如杨树浦路、临潼路口的那个排污管道工程。”
去年11月24日,工程开工,计划工期近3个月。工地需占用上街沿、一条非机动车道和一条机动车道。“还在项目申请批复时,交警支队就介入了。”蔡贵良介绍,建设单位必须在开工前签订文明施工和交通安全协议书。“其中明确规定,工地占地宽度,不得超过6.8米。”
值班交警随身带着一把尺子,一旦发现工地有“风吹草动”,立刻量一量。“有一次,施工人员堆放建筑材料,多占了20厘米宽的马路,当天下午就被我们发现了。”蔡贵良说,“别小看这20厘米,它会影响整条车道,以及车辆的流量、流速。1厘米就可能引起拥堵1个小时。”药方3:“自赔自”保障“快撤、快处”
症状:交通事故致瘫痪
要排堵,必须快速处理事故,让车辆快速撤离现场。管理部门为此动了不少脑筋。
今年1月1日起,“快撤、快处”新添一道“安全阀”。市交警总队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共同决定,上海今年试行“互碰自赔自”的理赔方式:如事故双方都有过错,由各自保险公司赔偿己方投保车辆的损失。“驾驶员放心地自动撤离,保险公司快速理赔。”太平洋保险公司客户服务经理徐先生说。药方4:倒计时精确到秒症状:路口闯关“吊尾巴”
十字路口,绿灯即将转换时,机动车强行通过,结果被堵在路口中央,使交叉方向的车辆在换灯后无法通行。这种机动车滞留路口的行为,俗称“吊尾巴”。换句话说,如果你非要抢绿灯的“尾巴”,自己就可能成为“吊尾巴”。
交警总队已决定猪年春节前,在100个路口安装车行灯倒计时显示装置,这100个路口主要分布在“中横”“中纵”和内环高架地面道路。另外,400个倒计时人行信号灯安装工作将同步完成。到时候,“吊尾巴”的驾驶员就少了一个借口。看到信号灯闪烁“3、2、1”时,还是乖乖地停车吧。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