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建国
教育部日前公布的2007年工作要点中提出,今年将逐步推广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招生制度。记者获悉,根据这一精神,我省计划今年将省级、市级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中的一部分指标分配到初中。
| |
很明显,这一改革的宗旨是为了限制示范性高中利用校舍、师资上的强势地位垄断热点中学优秀生源,让非热点初中的学生有更多到示范性高中就读的机会,从而改变一些家长争选热点初中、部分初中越来越弱的局面。笔者认为,这是我省实现教育均衡目标的一个进展,步子不大,但意义深远。
为什么要倡导均衡教育?我国长期面临的“三农”问题,城市弱势群体子女就业问题,愈演愈烈的择校问题,其根源在哪里?教育发展不均衡是重要原因之一。过去,我们认为在城市的行政区搞几所比较好的示范性学校,就可以起到带头、普及作用,乡下的学校简陋一些无所谓。但结果是,城里的好学校逐渐被绝大多数掌握行政资源和有钱的人给占有了,绝大多数农村人和城里没权没钱的人的子女被排除在好学校之外,只能接受最简陋的教育。在这种局面下,农村、农业能不出问题吗?农民的整体素质能提高吗?
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中,人们并不企求所有人在财产数量及社会地位上绝对平等,但社会提供给每一个年轻人成才的机会必须平等,尤其是接受教育这个机会。也就是说,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富人或者穷人,他们的孩子一生下来,就能坐在同样的教室里,聆听同等质量的教师的授课,在公平的竞争中进入高一级学校,让穷人的孩子不在起点上就处于落后和不利状态,而是像富人的孩子一样获得生存的知识和本领,使他们在未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和家庭贫困状态成为可能。
实现教育均衡其实并不难,政府有钱当然更好,钱少也一样能办得到,那就是有多少钱就办多高档次的学校,只要将公办学校按照人口密度均匀地分布在城乡山村,所有学校在校舍、师资等方面都没有差别,各学校学生拥有同等的升学机会就行了。如果这样,就会改善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趋势,城乡之间、贫富之间的鸿沟就会越来越小,社会也将更加和谐和进步。这不仅是乡下人、穷人的福音,而且所有社会阶层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