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1月12日电 :题:泰州城建探索城市发展为民得益新模式
作者: 林润生 丁梅
对于有着二千一百多年历史的泰州城来说,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造城运动。仅仅十年时间,二十二平方公里的“袖珍城市”建成区面积翻了两番还多,达到近五十平方公里。泰州不仅在经济建设发展上下足功夫,在关爱善待百姓上更是用足心思。
问计于民:依托古文化建设新游园
在城市改造建设中,城建部门主动上门问计于民。
有市民建议:泰州作为一座文化古城,在城市建设中应注重人文景观的保护。于是,城市游园建设时,相关部门采取把历史文化与现代布局相融合的措施,借古文化建设新游园。
家住泰州市鼓楼北路的吴大妈,每天早晨忙完家务、晚上吃过晚饭都会带着孙子去附近的周桥游园,看孙子和其他小朋友在古石树林里捉迷藏。周桥游园依古周桥河而建,古周桥虽废弃已久,但在鼓楼路扩建过程中,建设部门邀请上海同济规划研究院参与设计,把传说中“刀笔陈嵩三撞官船造周桥”的文化元素考虑进去,并邀请国内知名雕塑家——东南大学赵思毅教授设计创作了一幅浮雕。
在泰州,像周桥游园这样的游园还有很多。泰州市建设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二00四年起,该市投资六千多万元新建了近十万平方米风格不一的绿色游园,初步建成的就有十座:一万一千八百平米的文昌游园、一万两千平米的东进游园、四千平米的周桥游园等等。未来几年,政府下定决心把“绿色”搬到市民家门口,市民出门三、五百米,就可找到一座小游园。虽然这些小游园无法与古典园林媲美,但它们像一个个造型别致的盆景,别具文化韵味。
民呼必有应:下访服务现场为民办实事
创办三年多的泰州城市热线“12319”,一直坚持“民呼必有应,为民办实事”这一承诺。
热线受理中心改变了以电话指挥受理为主的办事方式,大力推行现场办理。自热线开通以来,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通过现场办理的形式加以解决。市区夹河路二十九弄道路是九0年所在地居民集资修造的一条简易砂石路,由于年久失修,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出行。12319热线接到群众反映后,相关部门立即派人到现场办公,当场敲定实施计划,短短四天施工,就使老路恢复了通畅。
热线平台开通以来,共受理城市建设方面的群众来电一万一千六百二十八个,接待来访两千零五十七人次,来信九十五封,落实解决各类问题七千多个,为民办实事一千九百多件,给群众提供了反映问题的便利渠道,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群众的上访,推进了城市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
“泰州模式”就是“发展经济,善待百姓”
这几年,泰州城市建设一手抓城市功能配套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不断提高城市品位;一手抓老百姓人居环境的改善,解决老百姓家前屋后、城市后街背巷的改造问题,更是善待百姓,让利于民。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泰州调研城市建设时认为,“泰州的做法,探索出一种在城市发展中让人民群众得益的新模式”。有专家认为,城市建设“泰州模式”,就是“发展经济,善待百姓”。核心就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围绕群众最迫切的生活需要推进城建工作。
近年来,市城建系统先后对近六百条后街背巷进行了改造,仅去年,就投入一千多万元对三百多条后街背巷完成改造。平整的路面,畅通的下水,为居住在后街背巷的老百姓改善了生活和出行环境。市建设局领导在两个月中遍访后街背巷,对群众反映宝带小区一座公厕旁的道路没有硬化、煤球厂附近道路没有路灯等问题,局领导现场落实解决方案,一个多星期后,群众提出的几个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市民群众先后送来十多面锦旗,表达对这项工程的真心拥护。
谈到后街背巷改造工作,建设局负责人孔局长说:“后街背巷集中改造和整治工作从二00二年开始,它的直接受益者往往是居住在老城区的不少弱势群体、困难群众,该项工作有起点,但没有终点。今后,只要老百姓有反映后街背巷的问题,我们就要及时办理,让城区老百姓普遍得到城市建设的实惠。”
据悉,该市今年还将安排一千万资金用于老城区后街背巷改造;今后五年,市区每年都将安排建设十万平方米左右的经济适用房,面向中低收入家庭保本微利销售。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