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黄勇)现金将逐渐退出江苏公款消费的“舞台”。从今年1月1日起,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体系的江苏省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事业单位,已全面启动公务卡结算方式。记者获悉,今年年末,江苏将在省辖市级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
| |
现金支付给一些腐败分子违法违纪活动带来“方便”——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江苏省级预算单位提取现金达到了10.31亿元,这对财政资金的支付使用带来了不小的“风险”。而利用公务卡办理公务支出,不但程序简单、支付高速、信息透明,对加强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和监控,打造高效、阳光政府十分有利。
省财政部门有关人士介绍说,公务卡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公用支出使用的银行卡的统称。它分为“单位卡”和“个人卡”,采用公务卡结算后,将逐步取消各预算单位预算的现金支付方式,原先通过单位提取现金办理的公务结算事项全部通过公务卡结算。
在使用中,“单位卡”账户资金实行备用金管理,产生公务费用后,由经办职工提供发票,单位财务部即从“单位卡”向“个人卡”划转资金。“个人卡”的透支额度参考标准为: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为5万元,处级干部每年为3万元,科级及科以下干部职工每年为2万元。例如一名公务员在办理“公务卡”后,涉及单位办公用品、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等费用支出时,可直接通过商家POS机刷公务卡,完成费用支付。事后,单位财务可以直接通过银行系统审核结算,基本杜绝了虚报现象。同时,公务卡上的支付信息能够被准确地记录,经持卡人签名的消费交易凭条将会作为原始凭证,便于单位和财政部门对公务消费实行动态监控。
用公务卡是否能“卡”住腐败?一位专家表示,使用公务卡肯定会加大套用现金等腐败事件的难度。由于公务卡直接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联网对接,银行每月提供单位和财政部门的对账单,因此每笔钱的去向清晰明了,可以杜绝“公务乱支出”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遏制公款私用、贪污腐败现象。不过为避免腐败现象发生在账外,如某些公务员出国考察等,在推行公务卡的同时,必须联手纪检等部门细化监督。同时,对于公务办公支出,大到购置汽车、小到办公耗材等,出台“参考价标准”以节省经费支出,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有效杜绝腐败。
此前,从2006年下半年至今,国内已相继有湖北、深圳、安徽等省市使用公务卡。自去年8月起,江苏省公安厅、财政厅、工商局、质监局等四家单位首批试点使用公务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