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玉贵记者李传君文/图)近日,阆中在进行古城西郊滨江路建设中,发现了一处明代防洪设施。这种设施是用石条错落垒砌而成,其平面图状如伸入江心的鱼翅。
据阆中地方史志记载,“保宁府旧为土城,元末明初所筑”,为防止洪水蚀城,阆中先民们在城外沿江岸修建了防洪堤,并在主堤外筑建分洪堤伸向江心,形成了状若鱼翅的防洪水利工程。
| |
古城土生土长的张建新老人告诉记者,小时候,他们常常看到那些伸入江中的“鱼翅”状石头,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但他们一群小伙伴经常从高高的“鱼翅”上跳入嘉陵江中游泳。
可惜的是,这段至少经历了四百多年的“鱼翅”,在几年前开始的滨江路建设中,大部分被埋掉,仅存的只有一小段。中国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王仁湘反复观察后表示,“这种多功能的防护堤,在全国都属罕见,它的独到之处在于,一是用锁口石一环扣一环砌成的护堤岸相当牢固;二是弧形‘鱼翅’与防洪堤唇齿相依,分水和泄洪能力强;三是石梯‘鱼翅’可以代替码头,这种水利设施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
然而,根据当地城建规划设计,仅存的一小段“鱼翅”将要被全部埋掉。阆中市文物管理所刘富立认为,“若将鱼翅掩埋,不但改变了文物原来生存的环境,也对文物保护十分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