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上海新闻 > 上海青年报

公益不是一个人的搏斗

  刘先进

  2000年,坐拥百万资产的34岁农妇刘淑清,开始在长春市汽车经济贸易开发区东岗村投资创办免费福利院,当时免费收留近10名孤寡老小。6年后,经历风雨变迁的刘淑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拆迁,2006年,免费福利院已从汽车经济贸易开发区的长春城边搬迁到富锋镇农村,没有收入的一大家17名孤寡老小,现在烧柴靠捡、吃饭靠接济,免费福利院濒临关门。

(1月18日《东亚经贸新闻》)富豪刘淑清的行为让人感动:一个人倾尽家财是为了免费办福利。但目前她的处境却是让人高兴不起来,出于善心的壮举,延续了六年就要戛然而止,不但自己这个泥菩萨难保,连孤寡老小都照顾不住。这实在让人心酸,心酸的背后,我们更需要深思政府是否尽职,目前的救济体系还要作哪些改善?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将政府职能比喻为“守夜人”,他认为建立并维护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是政府职能中的重要一项,很明显,保护孤寡老小,建立健全的政府救济体系理应成为政府职能的一部分。

  政府特别是现代民主政府是通过强制机制提供公益的组织,但政府在提供公共品时难免会出现失灵,公共服务往往存在很多空缺,这个时候就需要志愿机制出马了———富豪个人办福利院就属于典型的志愿提供公共服务,它游离于正常的救济体系之外,在中国目前救济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刘淑清的举动无疑具有榜样的意义。

  问题在于:个人为公益的努力并不意味着政府在救济上就可以卸责,政府完全有理由创造条件让个人更好的开展公益事业,以激发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比如实施公益慈善事业普惠制度,即:同类组织,同样领域,同等待遇,对热心公益的企业家减免税收,在其从事的商业活动上给予优惠政策的支持等等。新闻中的刘淑清如果能及时贷款,让生意起色,她的福利院也不会落到濒临关门的田地。

  当一个人为福利事业单打独斗,而政府救济却处于旁观时,富豪致贫事件就有了独孤求败的味道。愿政府能与个人联手搏斗,将贫寒挡在孤寡老小的门外。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刘淑清 | 公益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