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设中的火炬(翔安)产业区下坂村“金包银”工程 刘东华 摄
洪文林站在村口,向不远处不断张望,眼镜后面的眼神充满了期待。
他的前方是一片广阔的工地,几栋厂房拔地而起,这是火炬(翔安)产业区的一部分。
洪文林是翔安马巷镇西坂社区西亭自然村的村民。他的身后,11栋漂亮的公寓楼呈弧形环绕在村庄周围。有几栋已经竣工,部分已经有人入住了。楼房的底层是店面。
他说,工程再快点就好了,产业区的工厂开工的话,人就多了,这里就热闹了。
西亭村是我市第一个“金包银”工程试点村,洪文林身后的那排楼房就是所说的“金边”。
几年前,西亭村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村民们种着稻子、地瓜等粮食作物,农闲时打点工、干点粗活,日子就这样慢悠悠地过着。
两年前,火炬(翔安)产业区开始建设,他们的生活一下子发生改变,土地被征用了,突然不用干农活了,拿着征地补偿款,村民们有些不知所措。
这时候,“金边”工程破土动工了。渐渐地,村民们明白了:一旦企业入驻投产,工人要吃、穿、住,那时候,底层为店面,楼上是公寓的“金边”将很“抢手”。
洪文林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村里提出村民可以以每人一股的形式入股“金边”,届时凭股权享有租金红利,而且股权还可以继承时,洪文林一家马上就响应了。
村民们在心里算起了账:投资3.6万元入股,每月可领500元租金,一年就是6000元,6年之后就是赚的了,而且股权可以继承,以后不仅自己有了养老金,后辈也可以过得踏实一点。
如今,村里有90%左右的人入了股。
洪文林说,现在村民们都把“金边”的建设当成自家的事,有些人一天甚至要到工地上看个两三遍,几乎成了工程的“义务监理”。
“金边”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他们对村庄内部的“银里”改造也热心起来,不仅自家宅院打扫得干净,村路也洁净起来。
链接
“金包银”工程
“金包银”工程
是为解决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而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目前我市启动了工业集中区、开发区周边11个村的“金包银”工程,累计开工“金边”项目144幢,建筑面积55万多平方米。
同时,11个试点村的“银里”改造工程也陆续启动。市委常委、副市长詹沧洲表示,今年将再推进一批“金包银”工程,力争新完成“金边”项目50万平方米,对“金边”红线范围内的水、电等公共设施配套,市、区财政将给予一定支持。
记者 徐雁宁 陈毅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