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滨 本报记者 季佳莹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哈尔滨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吹响了哈尔滨全面振兴的号角。
这是在科学判断形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更是哈尔滨市的共产党人对所肩负神圣使命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站在新起点
描绘全面振兴新蓝图
一组组数据,彰显着发展的成果,折射出前进的步伐。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连续四年保持13%以上的增长速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粮食总产量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94.5亿元,旅游业进入全国旅游城市竞争力前20名;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任务基本完成,累计改制1726户,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不断增强;世界500强在哈尔滨市投资项目达20个,哈尔滨市正以更加开放的形象走向世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02年提高了60.3%和58.4%。
经过历届市委和全市人民的艰苦奋斗,哈尔滨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良好开局,哈尔滨步入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振兴的发展阶段已经到来。
今后五年,正处于国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哈尔滨市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审时度势,肩负起重大历史使命,作出了实现哈尔滨全面振兴的重大决策,描绘了一幅哈尔滨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
今后五年,哈尔滨市不仅要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还要全面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充满活力”、“环境优美宜人”、“社会和谐进步”的五大目标,为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代表们认为,这幅宏伟的蓝图,突出了实现哈尔滨全面振兴这一主题,既体现了市委工作和发展思路的连续性,又符合中央、省委的要求,切合哈尔滨市发展的实际,反映了哈尔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同时也更加突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使哈尔滨市今后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必将引领经济社会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加快全面振兴的进程。
实施新举措
为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哈尔滨的全面振兴,是包括城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浩大的系统工程总有连接各部分的关键点。推进全面振兴,必须从经济和社会以及各项工作的内在联系中,找准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并着力加以解决。
转变增长方式是加快全面振兴的一条主线。代表们分析,当前,哈尔滨市正处在工业化转型期、城镇化加速期和市场化完善期。面对阶段性转型这道门槛,必须自觉转变发展理念,坚持以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带动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增长模式从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转变为高效、节约、清洁、安全和集约式发展,增长动力从主要依赖资源投入转变为提高要素利用效率与自主创新驱动并重。
统筹城乡发展是加快全面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们认为,哈尔滨市是大城市、大农村,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哈尔滨市二元结构的传统社会正在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只有积极探索符合实际、富有成效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现形式和长效机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强支农惠农政策,才能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
提升城市功能是加快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代表们认为,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历史欠账多,与同类城市相比差距很大,服务功能与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很不相称,特别是与群众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环境治理问题日益迫切。必须坚持用科学理念搞好城市规划,用市场机制加快城市建设,用先进方式强化城市管理,精心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宜居城市。
深化改革开放是加快全面振兴的根本动力。代表们分析,近年来,哈尔滨市改革开放虽然取得重大突破,但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仍然是制约全面振兴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迫在眉睫。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创造财富涌流、人才涌现、活力涌动的良好环境,走出一条在改革开放中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着力改善民生是加快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代表们认为,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振兴经济,还要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要突出抓好扩大就业、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等工作,努力提高住房、教育、医疗等水平,建设富裕安康、文化繁荣、安定有序、民主法制的城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真正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小康社会。
推进新工程
肩负历史赋予的重任
宏伟的目标催人奋进,艰巨的任务激励共产党人负重前行。党代会报告强调指出:“实现哈尔滨的全面振兴,关键在党。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之中,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代表们认为,各级党组织作为领导哈尔滨全面振兴的核心力量,为更好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必须抓好“四个着力提高”。
着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是重点。代表们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加大理论武装力度,大力弘扬和激发改革创新精神,以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推动发展上的创新突破。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建立科学民主决策的长效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是基础。代表们认为,应抓好“三个建设、一个深化”,即建设和谐奋进的领导班子,切实提高善谋科学发展、善促社会和谐的本领;建设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敢抓敢管敢于负责、敢闯敢试敢于创新的干部队伍,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建设宏大的人才队伍,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力度。
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关键。要深入实施“先锋工程”,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代表们认为,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始终是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生命线。要永远不忘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真心实意地造福全市人民,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哈尔滨全面振兴的成果。
着力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是保障。必须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切实增强“权为民授、权受民制”的责任意识,坚持求真务实思想、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勤俭节约风尚。代表们认为,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之中,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要求,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必将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推进反腐倡廉深入开展。
过去四年的工作回顾
四年成就
过去的四年,是哈尔滨市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壮大的四年;
过去的四年,是哈尔滨市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的四年;
过去的四年,是哈尔滨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的四年;
过去的四年,是全市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社会日趋和谐稳定的四年;
过去的四年,是哈尔滨市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四年;
过去的四年,是哈尔滨市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四年。
过去的四年,我们抢抓发展机遇,奋力拼搏进取,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哈尔滨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深切体会
总结四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
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和谐求发展,以发展促和谐,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与哈尔滨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用创新的理念和务实的作风开创发展新局面;
必须始终坚持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工作方针,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创造人尽其才、适宜发展的良好环境;
必须始终坚持抓好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着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三个牢牢把握
要牢牢把握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
要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
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新要求,适时调整城市发展的目标取向。
三个适宜
城市发展目标:把哈尔滨打造成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
关键———适宜创业。就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载体功能和环境氛围,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和创业人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市场体系健全、要素合理流动、资源有效配置、政府服务优良、企业诚信经营、劳动者充分就业、投资者安心兴业的现代化大都市。
基础———适宜人居。就是要突出城市建设的人居功能,把哈尔滨建设成富有独特魅力、环境优美宜人、休闲购物方便、文化教育发达、人际关系和谐、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核心———适宜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建设城市,努力为每一位居民提供更加充分的发展条件,不断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利益、精神生活、民主权利、生活质量等需求,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
全市工作总体要求
今后五年全市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紧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以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协调,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为实现哈尔滨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未来五年主要目标
经济持续增长 城乡统筹发展 城市充满活力
环境优美宜人 社会和谐进步
全面振兴的主要任务
五项任务
着力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宜居城市建设
着力改善民生,全力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增强发展活力
四个提高
◎着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着力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摘自中共哈尔滨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
报告·新词点击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报告原文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加强对国有资本的运营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名词解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据政府授权,以国有资产出资人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支出的专门预算制度。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报告原文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产业层次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明显降低。
名词解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是指某一地区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设备技术工艺和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形成的能耗水平与经济产出的比例关系,即能源消耗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它可反映一个地区的能源经济效率。
错位发展
报告原文推动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突出优势、错位发展。
名词解释所谓错位,是指竞争主体各寻其位,错落有致,顺利前行。从地区经济发展来看,错位发展就是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自己的经济特色,达到快速发展的目的。
组团化、集约化、多极化发展
报告原文着力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新区老区结合、江南江北互动、城市乡村一体的空间格局,推进城市形态组团化、空间利用集约化、构筑多极化发展新格局。
名词解释组团化、集约化、多极化是指城市的发展形态,组团化即在城市布局方面按照功能上的差异如工业、农业、生态等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空间;集约化即在空间利用上立足于集约和节约使用土地;多极化即在增长方式上改变一枝独秀的局面,培育百花齐放的多个增长极。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报告原文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协调推进,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力争把县(市)全部建成省级以上生态示范区,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名词解释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标志是社会文明昌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环境质量良好、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城市优美洁净、基础设施健全、生活舒适便捷。
城市风格的传承性
报告原文提高建筑设计水平,更加注重城市风格的传承性、时代性、独创性。
名词解释城市风格的传承性就是指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在城市的布局和建设等方面要注重保留城市的内在特色、特征,追求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城市风格的统一协调,保持、继承和发扬城市以往所形成的风格及人文精神。
新社会组织
报告原文积极探索在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的有效途径。
名词解释新社会组织是指开展行业自治自律、进行自我服务和监督工作的民间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报告要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