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就回顾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优势产业壮大工业发展呈现出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和升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态势。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对工业经济发展的牵动力不断增强。
◎工业贡献提高发展后劲增强近年,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社会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对全市财政收入的贡献不断增大。工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企业聚集发展布局日趋合理哈尔滨市把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进行了优势整合,确定了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方向,为实现产业集群效应和招商引资奠定了基础、搭建了平台。
◎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提高哈尔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新产品产值等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企改实现突破企业活力增强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企业活力不断增强。
哈尔滨的活力正得到世界的认可
报告摘登
百姓心声
党代会报告中让“城市充满活力”的目标,令代表们备感振奋。代表们认为,一个城市的发展走势,与其经济所蕴含的活力息息相关。在未来的国际经济竞争中,谁掌握了新兴的市场,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
代表们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哈尔滨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城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哈尔滨的活力正在得到世界的认可。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已使今天的东北成为中国新的极具投资价值的地区。哈尔滨,毋庸置疑地站在了发展的潮头。机遇创造活力,活力孕育辉煌,哈尔滨正以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形象走向世界。
哈尔滨机会多潜力大外地人外国人都愿来
市民刘景民说,党代会报告提出:“过去的四年,是哈尔滨市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的四年。”这一点,我们老百姓有切身感受。这两年,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大事多、喜事多,除传统的“冰雪节”、“哈洽会”、“哈夏”等国际性盛会,“韩国周”、“中日韩大会”,还有去年首次举办的“哈科会”,一个接一个的国际性经贸、科技活动,使城市天天像过节一样,四海宾朋来,喜迎八方客。那么多外地人、外国人为什么都愿意往咱哈尔滨奔,说到底,还是咱哈尔滨机会多、潜力大、前景好,这就是活力,是人气。哈尔滨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形象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2
权威解读
代表视角
落实一个观点
落实一个观点,即落实科学发展观。哈尔滨市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依托哈尔滨市优势,广泛整合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四个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化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市场需求导向作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产业发展和机构调整的重点方向,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提高工业发展的市场化水平。二是坚持产业集聚原则。将产业布局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与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集合起来,立足于优势,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强化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推动企业集聚、资源共享、整体优化,使工业园区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产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高地。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做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四是坚持自主创新原则。将制造与研发结合起来,将引资与引智结合起来,注重引进与吸收创新相结合,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相结合,提高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能力,完善重点产业研发创新体系,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处理五个关系
处理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系、存量调整与增量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生产力布局与城市整体布局的关系。
实施六个重点
哈尔滨市将以现有支柱、优势产业为基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接续产业,构造具有哈尔滨市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是扩大竞争优势,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二是提升产业水平,打造绿色特色食品基地;三是巩固产业优势,打造医药工业基地;四是优化产业机构,打造化工产业基地;五是增强核心竞争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六是加快技术进步,改造提升传统行业。
采取八项措施
建立组织体系,构筑政府服务平台;拓宽筹资渠道,构筑资金投入平台;完善空间布局,构筑企业集聚发展平台;加快技术进步,构筑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健全服务体系,构筑高效的商务服务平台;实施人才战略,构筑企业发展的智力平台;扩大对外开放,构筑企业外向合作平台;深化国企改革,构筑企业发展体制平台。
3
五年展望
依托优势整合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未来五年,是哈尔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其发展将充满活力。到2011年,哈尔滨市主导产业将建成国内领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行业,形成一批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的全国性制造中心和国内重要的产业基地,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行地区。
哈尔滨大都市
功能将显著增强
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进哈尔滨都市圈建设,着力培育中等卫星城市,重点发展基础好、潜力大的建制镇,建设一批小城镇。有关部门已就此作出规划。
功能定位
将哈尔滨都市圈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多功能现代服务业中心、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知名门户城市、世界冰雪文化旅游名城。
建设规划
一主:中心城哈尔滨市区。哈尔滨市是都市圈的中心城市。近期,把哈尔滨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区域性经济贸易中心和世界冰雪旅游名城。远期,致力于将哈尔滨市建设成为在东北亚地区经济交流与合作中承担重要角色的区域性国际服务中心,特别是努力建成商贸金融中心、交通运输物流中心、科技研究与开发中心、信息中心、旅游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
二副:双城市和肇东市。人均GDP、经济增长率以及工业发展水平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县市,而且已经具备了作为哈尔滨市卫星城的某些特征。
三核:宾县、尚志市和五常市。处于哈尔滨都市圈东部和南部的中心位置,将其作为新区域增长极核营造。
充满活力的哈尔滨吸引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4
活力构想
城市充满活力
哈尔滨都市圈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现代化大都市功能和集聚辐射力显著增强,城乡空间、产业和社会事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创业和发展环境更加优良,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走出全面振兴新路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增强发展活力。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根本动力,走出一条在改革开放中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加强对国有资本的运营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认真解决国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向规模化、集群化、科技型方向转变,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和产业升级。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绿色食品、中成药产品出口。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扩大对韩经贸合作领域,加快出口产业园区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打造辐射全国的对俄合作服务平台和物流集散中心,充分利用“哈洽会”、“冰雪节”、“哈科会”、“韩国周”等载体,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友好交流与经贸往来。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提升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加快国内区域合作步伐,实现优势互补。
5
活力视点
淡化行政界限开展区域合作
代表观点:今后各区域的发展应淡化行政界限的作用,淡化行政区域自我经济的影响,强化统筹区域经济观念,以利益主体自愿结合为基础,开展区域各单元之间的全方位、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
调研建议:应按照都市圈城市统一协调的原则,适当对有关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以政府确定的行政区划调整规划为依据,制定各项有关政策,在建设、财税、建设用地、基础设施配套、环境、干部管理等方面对规划发展地区和规划撤并地区采取相应措施,使经济发展不受行政区域界限影响。
在俄欧洲部分建友好城市
代表观点:应在俄罗斯欧洲部分辟建新的对俄友好城市,扩大哈尔滨市对俄友城工作的格局。
调研建议:哈尔滨市应把对俄发展友城的重点确定在俄南部名城克拉斯诺达尔市和鞑靼共和国的首都喀山市。
扩大对俄经贸科技合作
代表观点:充分利用2007年俄罗斯“中国年”契机,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扩大哈尔滨市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调研建议:哈尔滨市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哈尔滨市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对俄能源原材料投资合作。对于已获得开发权的项目,要积极组织有关大企业通过兼并俄方资源开发企业等方式,参与开发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