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文汇报

共建和谐呼唤自觉的公民意识

  高国希

  在物质愈益丰裕的现代都市,公民的道德素质正成为日渐突出的问题。我们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文明是不可或缺的一端。在自主选择日益多样化的当代社会,如何促进文明?这需要对于公民权利、公民义务、公民参与、公民资格等公民意识有一个清晰的自觉

  和谐社会要求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

制度没有品性支持,往往是空洞的;品性没有制度规范,往往是盲目的。二者应当有完美的结合。公正与德性,都是保证人类幸福昌盛的必由之路。对公民的品性的注重,正在成为世界思想界有识之士的共识

  公民在拥有权利的同时,也负有基本的道德义务或责任,那就是要成为国家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支持者、保护者和保证人。负责任的公民意识,能够促进人们的幸福感、安全感、社会认同感,使公民之间、公民与社会之间、社会与国家之间具有亲和力

  在物质愈益丰裕的现代都市,公民的道德素质正成为日渐突出的问题。比如,笔者就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驾驶着漂亮的轿车,但却把垃圾扔到路上,甚至是高架路、高速路;衣着有品位,消费够档次,似乎很有素质,却举止不雅,在餐台高谈阔论,毫无绅士淑女风度;用的是高档时尚的名贵手机,但却旁若无人地大声叫嚷;当飞机刚刚降落还在滑行时,耐不住等待的、好像分分秒秒都日理万机的人们,就已经让手机铃声此起彼伏了;在大剧院,欣赏高雅艺术,却总有交谈之声不停延续……我们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文明是不可或缺的一端。在自主选择日益多样化的当代社会,如何促进文明?公民意识的自觉是一个重要途径。

  和谐社会,既要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又需要思想道德作为观念基础;既需要现代公民行使其权利,又需要公民承担义务,负责任地行事,使社会在文明和谐的秩序中运行。这就需要对于公民权利、公民义务、公民参与、公民资格等公民意识有一个清晰的自觉。

  通达幸福之路对个人是“好的生活”,对群体是“好的社会”。个人幸福要经由社会途径才能实现,制度要与德性结合才可以发挥效力,程序要有精神融入才能保证实质。对公民的品性的注重,正在成为世界思想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在20世纪70年代,政治理论家关注的是罗尔斯所说的社会的“基本结构”,如宪法权利、政治决策程序、社会制度;而80年代,是德性伦理复兴的时代,美德受到更多的探讨和强调;到了90年代,公民资格理论又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必须关注在制度和程序中起作用的公民的素质和倾向、行为和身份、责任、忠诚对象和角色。在《使民主运转起来》这部名著中,罗伯特·普特南甚至称之为“社会资本”,意指公民的信任能力、公民的参与愿望、公民的正义感。这些理论都旨在说明,公民品德与公民身份对于民主政治是重要而独立的要素。现代社会要克服“公民的私人化症状”(哈贝马斯语),即克服公民普遍退入私人生活空间,对政治生活与公共生活不参与的冷漠、不合群与孤独的现象,就要拥有和表现出公民资格所需要的公民品德。

  和谐社会要求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法治是方向,是重要的,但为了制度的运转和保护我们的基本权利,也需要人们承担起现代公民角色的要求。我们可以这样说,制度没有品性支持,往往是空洞的;品性没有制度规范,往往是盲目的。二者应当有完美的结合。在强调正义的同时,德性理论,就不仅是一种可能性,而且应当已经是现实了,它给法治提供了观念基础和文化支持。在这一点上,公正与德性,都是保证人类幸福昌盛的必由之路。很多当代思想家已经不约而同地指出,“自由的时代”容易使人成为“原子主义”式的个人;“契约的时代”也容易使人为了自己的权利(利益)最大化而讨价还价;要把社会生活、政治参与当作实现人对社会纽带和社会关系的内在需要的途径。即便是私人生活,也是在公民社会中的生活,而不是意味着前社会状态或反社会条件下的孤立和超然。我们鼓励个人自由,这种自由增加了个人联合与合作的可能性,而不是鼓励冷漠。人的发展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马克思说:“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积极参与公共讨论、参与集体生活,个体才能够更广泛地融入社会。

  因此,公民在拥有权利的同时,也负有基本的道德义务或责任,那就是要成为国家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支持者、保护者和保证人。负责任的公民意识,能够促进人们的幸福感、安全感、社会认同感,使公民之间、公民与社会之间、社会与国家之间具有亲和力。如果没有对公民意识的清晰的自觉,一个社会就难以形成对核心价值的体认,导致公民对社会的认同感降低。社会的无信仰、无凝聚力,普遍的浮躁心理,对社会则是一个威胁。

  在当代社会,在发达国家,对公民资格的教育、责任教育、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普遍受到重视。据英国《卫报》近期一篇《少年将接受“传统价值观”的教育》的报道说,英国就在强调对中小学生进行“英国核心价值观”教育,并精心设计,纳入课程教学,以建立更具亲和力的社会。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在他的书中也说到,现代德国有84000条法规,但仍在强调道德的责任。施密特说,由于德国人面临着价值和道德沦丧的危险,因而就需要一种公共道德。要想长期维护国民的尊严、自由和其它基本权利,那么所有的国民需要拥有一种共同的秩序。“这种秩序不能单靠宪法和法律来确立,它也需要每个人负责任地行事。忽略了义务,我们的权利将无法长期得到保证;没有美德,任何一种自由公民的社会都无法长期维持下去;而如果缺乏教育的现象长期持续下去,就不会再有美德。”德国就用了很长时间,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过程中,灌输一种全社会都认可的道德观。有识之士认识到,在教育学生实现自我的同时,还必须教育他们学会自我约束和顾及他人。

  显然,公民道德是和谐社会的灵魂,当代社会强调公民意识的自觉,就是为了让现代公民对自己的权利与责任,对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群的关系,有一个全面的、自觉的把握,认识、自觉、体认到:公民责任与文明道德风尚,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标志,是完美人格的要求,也是公民成熟、有能力主动行使现代公民权利的表现。

  (作者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施密特 | 马克思 | 社会 | 教育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