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下午,首届“全球治理创新青年设计大赛”在复旦大学正式启动。这项大赛由复旦大学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发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承办,旨在吸引全世界青年提出对全球性问题的治理方案。
此次青年设计大赛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以创新性、学术性和国际性为特点的超越学科、超越国界和超越传统理论的青年创意大赛。
启动仪式后,马和励接受了晨报专访,他表示,“全球治理”并不是一个很神秘的概念,不仅青年大学生,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
“全球治理”离上海并不远
新闻晨报:请您介绍一下,什么叫全球治理?
马和励:全球治理,简单地说,就是全世界的公民联合起来,共同治理全球面临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很多方面,如贫穷、疾病、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妇女和儿童问题、教育、社会犯罪等等。这些问题涉及到地球上的每一个人,而解决起来又不是一个国家能单独面对的,所以我们称之为需要全球公民共同治理的问题。
新闻晨报:为什么要关注这些问题?为什么要全世界国家的集体行动,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马和励:全球性的问题是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出现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当今世界正越来越融为一个整体。如热带雨林的消失会降低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加剧温室效应;气温上升又会使地球海平面上升,使许多临海国家遭受水淹;干旱又会加剧许多国家的贫困,激发社会问题;贸易摩擦又会阻碍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造成一些国家工人失业。
即使是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也和全球治理息息相关。以气候问题为例,根据科学家的最新推算,如果全球气候变暖得不到解决的话,本世纪末地球海平面将上升4到6米,到时候上海也许会有不少地方都在海面以下。这不是耸人听闻。
5分钟决定为大赛“出场”
新闻晨报:您个人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为什么会支持这项大赛?为什么要着重在青年人中普及全球治理的理念?
马和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龙永图院长和我是25年的老朋友,不久前,他专程来到我在北京的办公室,邀请我参加这项青年设计大赛。我听了他的介绍之后就怦然心动了,这不正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直在从事的事业吗?我在5分钟后就决定加入,并同意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名义联合启动这项大赛。
之所以选择在青年学生中开展这项比赛,是因为我们认为在青年学生中并通过他们向整个世界推广全球治理的理念非常重要。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我的名片,这是一张采用全无氯漂染的可再生林木纸印制的名片。我希望从这里毕业出去的青年学生都具有这种意识,当他们成为经营者或管理者的时候,也能够以实际行动珍爱我们的地球。
联合国不愿成为“救世主”
新闻晨报:联合国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着哪些作用?
马和励:人类60多年前成立联合国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全球问题。在联合国宪章第一条中,就确定了联合国所要达成的三大目标:维护和平、促进平等和促成合作。这也是联合国目前正采取的三方面主要行动:国际安全、发展经济以及对人的教育。
但联合国不希望成为“救世主”。我们希望通过人类的自我努力,实现和平美好世界的目标。
以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为例,联合国的一项中心任务就是推动各国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帮助实现充分就业,为经济和社会进步创造条件。目前,联合国系统工作的70%都是为了完成这一任务。
2000年,世界各国领导人确立了千年发展目标,这是一幅由全世界所有国家和主要发展机构共同确定的蓝图,目的是满足全世界最穷人的需求。但目前这一千年目标实现的进程不尽如人意,以至于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疾呼,今后几年我们必须将全球发展援助增加一倍以上,否则就无法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全球治理”中国成就显著
新闻晨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开展了哪些主要活动?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成就怎样?
马和励:我们从1979年起在中国开始工作,迄今已完成900多个项目。最近两年,我们致力于和“光彩事业”的合作。我们建立了中非商会,在非洲20多个国家建立“光彩中国园区”,帮助当地实现就业。
我们还同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展开合作,如和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之一法国阿塞洛公司在能源领域合作,鼓励法国私营业界协助中国企业实现节能;和北京奥组委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帮助北京2008年举办绿色奥运;还在中国16个省执行了小额信贷计划,帮助30多万农户和家庭实现创业。
一个有意义的现象是,我现在不再需要去说服跨国公司给我们资助,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已经意识到,公司效益的增长同样取决于外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成就显著。本次青年设计大赛的主题是“全球治理与和谐世界”,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强调全世界的共同繁荣、发展,这与全球治理所要实现的目标不谋而合,都需要青年学生从平等的理念出发,把世界视为一个消失了国界的社会,提出自己的方案和看法。作者:晨报记者田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