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淤泥样本 阙道华 赵炎雄 摄
为了研究的精确,微生物被储存在零下180摄氏度的液氮罐中 本报讯记者张演钦报道:“南海一号”样本昨天急送中大,为了研究的精确,专家作了周密安排:采集到的“南海一号”微生物附着物,被储存在零下180多摄氏度的环境里!
昨天下午记者赶到中大生科院实验室。据徐润林教授介绍,化学分析主要分析水环境中的营养元、盐度、海水中常见的离子(如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等情况;生物分析主要分析沉积物中所有的生物包括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还有就是对沉船的化学环境、生物环境和“水晶宫”附近海域的化学环境、生物环境的对比分析。
此次勘测打捞上来一小块木屑,初步认定是松木。徐润林说,“船体松木说”很早就听说了,不管是什么木,确定木质,对模拟实验大有好处。“我们在做试验的时候不能用船体的木料,而只能找接近的木头。要种类完全相同、大小合适,松木容易找,虽然不是船体的木头,但我们会在试验中推算可能发生的结果。”
“松木自身有些挥发性的东西,是抗菌的,但‘南海一号’在海里已经那么多年,这种挥发性还存在吗?松木在沉船的含量是多少?还有别的木材吗?这些我们都需要进一步了解。”参与做试验的陆勇军副教授说。
在生科院实验室。一个玻璃丝袋子里,满是黑糊糊的泥土,是采自沉船的附着物。徐润林说,我们马上就要洗泥,把淤泥里的生物给洗出来。
徐润林把一个液氮罐的盖子徐徐拉开,霎时间白色的气体蒸腾出来。徐润林说,这个液氮罐的温度很低,可以让样品在瞬间达到零下180多摄氏度。“瞬间”是多久?徐润林说,“小指甲这么一片东西,只用一秒就可以达到这个温度。”徐润林说,液氮罐里的微生物都已经冻死,但因为“原位采样,原位保存”———这些淤泥,一从海里出来,马上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液氮罐———所以生物体内的活性物质仍然存在,将来要用到的各种微生物核酸、蛋白质数据,就要从中加以提取和分析。
陆勇军介绍,他一方面要从样本中直接分离出微生物,另外一方面要通过间接的方法,如测定基因,从而推导出某类微生物的存在。 (日京/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