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我国商用车产销量首次突破200万辆大关,产量达204.66万辆,销量达204万辆,保持全球第一。
汽车业资深咨询人士高珩昨天对《第一财经日报》说,2006年我国商用车产销均比上年有15%的增长。
| |
十几年来,尽管商用车产销总量一直在增长,但在整个汽车市场的比例却从80%以上下降到不足30%。高珩认为,根据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我国商用车发展前景依然看好。商用车分客车、货车、半挂牵引车、客车非完整车辆(客车底盘)和货车非完整车辆(货车底盘)等几部分。2006年国产商用车的增长主要依赖于上述所有车型的全面增长。其中,绝对量最大的货车产销分别达到创纪录的131.80万辆和131.72万辆;而增长率最高的半挂牵引车产销分别增长61.92%和64.18%;另外,货车非完整车辆(货车底盘)的产销分别达到34.39万辆和34.12万辆,它们成为商用车市场最大的拉动力量。
对于重型半挂牵引车等高速增长的原因,陕汽集团董事长张玉浦认为,燃油价格的持续攀升、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加快,特别是政府各部门治理超载力度的加强,“计重收费”的广泛实施是重要原因。比如,在广受市场欢迎的25吨~40吨半挂牵引车中,2005年市场规模只有3.97万辆;2006年增长到7.46万辆,增幅高达88%。其中5家销售万辆以上的企业中,北汽福田增长420%,陕汽增长182%。
高珩认为,在商用车的两大分支中,运输类商用车会向大马力、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带动技术进步,也考验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而工程作业类的商用车因改装厂对底盘多样化的要求,主机厂很难全面满足,国家应该调整相应的准入政策。目前,在治理产能过剩时,由于部分商用车市场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企业的产能过剩有其合理性,相关政府部门不该“一刀切”。他强调,政府应该以强制性标准实现产品的“一致性”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完善退出机制,而不应以行政手段干预企业行为。(第一财经日报 张宇星)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