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暗访引起反响 当事队员已被开除
评论16条 南海网1月26日消息(本网记者 吉羽):近日,本网暗访报道《海口城管罚款有猫腻》在南海网及《南国都市报》登发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等各大网站均在重要位置进行了转载,累计新闻跟帖上千条。
1月26日上午,海口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正式作出回应,接受监督,并就这一事件处理情况作了通报,“P10401”号队员林××已被开除,“P10101”号一中队队长吴××受到警告处分。
网上炸开锅:上千跟帖轰炸各大门户
本网自1月24日晚上发布新闻后,至26日中午,累计新闻跟帖62条。多数网友对各种罚款猫腻表示愤慨,也有部分网友对社会潜规则的存在表示无奈。值得注意的是,海口市停车管理办公室以单位名义直面各种非议,公开表明处理问题的决心及对公众的歉意,其做法赢得不少网友的认可。
在众多跟帖中,有网民称:“有猫腻就有猫腻吧,但省钱是真啊!”该跟帖直现了现今社会中,许多人的普遍心理。还有不少各地网友,借机发泄对当地类似罚款猫腻现状的不满,认为海南媒体的舆论监督力度走在一些城市的前面。
报纸配评论:谨防权利商业化
《海口城管罚款有猫腻》一文在网络迅速扩散的同时,省内外一些平面媒体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1月26日,《南国都市报》在作了补充采访后,以《海口城管违章停车罚款咋没个谱?》为题进行了整版报道,并刊发评论文章《海口城管违章停车罚款岂能没个谱?》,戏称罚款交易颇似市场买青菜。
首都的《新京报》评论文章标题为《“罚款还价”是一种权力商化 》。文章中说:“在市场经济时代,哪个商场的哪件衣服打折了,哪个航空公司的机票打折了,哪个新开张酒店的饭菜打折了,作为消费者一定非常乐见这些信息——可作为一个公民,听说与执法部门交往时罚款可以还价时,就乐不起来了。虽然相比按刚性标准罚款,还价可以让百姓少花不少钱,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小便宜,‘还价’实质上隐含着一种裁量权的腐化和权力的商化,这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敌人,这种逻辑实际会在大的方面损害着公众的利益。”“正如有论者早已经指出的是,一些政府部门和公众唱起了打折的生意经不是什么好事,这属于自身定位的‘官商不分’,更代表了一种危险的以行政权力为凭借的牟利倾向。”
城管积极回应:当事队员已被开除
海口市停车管理办公室在1月25日下午的新闻跟帖中承诺处理此事后,1月26日上午,该办公室值班负责人林世领与海口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韩和定专程来到本网,对报道作了积极回应,并就当事人处理情况、违章处理方式作了详细解释。
两人代表海口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对新闻媒体及市民的监督,表示欢迎。海口市停车管理办公室经研究决定,开除“P10401”号队员林××,对“P10101”号一中队队长吴××作警告处分。
另外,林世领指出,本网报道中反复提到“执法人员”一词不妥,因为无论是队长吴××,还是队员林××,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管,都无执法权。对此,本网记者以《处理通知书》印有:“执法人员吴××”字样(如图)给予答复。林世领称,在日后的工作中,将改《处理通知书》上“执法人员”为“监管人员”,完善相关工作。
队员为何乱收费?疑是工作指标所迫
针对新闻报道中提到的处罚标准混乱的情况,林世领解释称,依据海口市政府2002年关于临时停车的相关文件,海口市区不允许临时停车的路段,任何情况的违章停车,罚款100元 。在允许临时停车的路段,停车不准超过3个小时。同样在准停路段,停在划定线内主动交费的,按路段不同,收取2元/30分钟或2.5元/30分钟的泊车费;停在划定的线外或停在线内不交费的,按停车3个小时的泊车费,收取补交费用,即12元及15元。为方便市民,补交费用可由当班泊车管理队员帮忙补交,也可由车主前往城管服务大厅自行交纳。
至于报道中,“P10401”号队员开价50元,议价30元的标准,林世领承认是乱收费,但属个人行为。“既是个人行为,队员不收现金,只让市民多交费,他个人如何获利?”针对记者的提问,林世领解释说,每个队员按分管路段不同、月份不同,都有每月2000元至5000元的售卡指标,以及每月数百元至4000元的泊车费指标,目的是促进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当事队员其行为可能是迫于指标压力所致。
林世领同时表示,海口市停车管理办公室会对这起事件中多收的泊车费作双倍返还。并欢迎市民拨打举报电话:66699161,监督临时停车管理工作。 来源: 南海网
视频回放:海口城管罚款可砍价 罚100元按30元成交(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