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贵州日报

走进西江“千户苗寨”(组图)

  200余人对唱古歌;150余人参与苗族赛装会;60余人表演芦笙舞……这是前不久记者在雷山县西江镇铜鼓芦笙坪上体验到的活生生的苗俗。上万游客驻足欣赏,流连忘返。广州王先生不停地按下相机快门:“真是太棒了!这是我看到的最具韵味的苗族文化!”

  凭借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西江早在1982年就被列为我省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92年被列为全省8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并被誉为“芦笙的故乡”、“歌舞的海洋”、“苗族民族文化艺术馆”。近年来,由于受到现代城市文化冲击,独具民族特色的苗族民间歌舞、刺绣及乐器等正在逐渐失传。

  针对许多民族文化“基因”迅速消失的状况,省社会科学院在福特基金会资助下,自2005年5月起,在西江实施了“民族文化传承与妇女发展”项目,开展刺绣培训、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民间艺人技艺大赛、古歌对唱、芦笙舞等系列活动,通过民间活动这个载体,作为探索民族文化活动形态传承模式,挽救了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苗族文化。

  “很久没有唱古歌了,为了参加这次活动,我才重新拾起这老活路(唱古歌)。”73岁的老人梁志高唱完苗族古歌后激动地说,“没想到还吸引了这么多外地人!这下我们的村子也热闹啦!”

  记者在一家吊角楼前看到,10余个村民正在认真排练节目,吹笙击鼓,歌舞升平。


  在村民杨光春家,记者一进门就看到了挂在墙上的苗装,花纹细腻艳丽,她告诉记者:“这些花纹都是我亲手绣的!”杨光春是村里“民族文化传承与妇女发展”项目负责组织人之一,目前,村里光刺绣培训班就有500余人,分平绣、绞绣、绷绣、皱绣等10余种刺绣,许多丢失的老手艺通过培训又被找了回来。

  利用传承民族文化的活动优势,西江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修建西江铜鼓芦笙坪、西江民族文化陈列室和苗族民族风雨桥等基础设施,同时完成了寨内主大街改造和苗寨改水、改厕和改灶等工程。

  目前,该镇已形成相对独立的服务、刺绣、银饰和木器等旅游经济产业。具备接待能力的“苗家乐”就有35户,银饰加工有70余户,酿酒的有20余户。2006年,西江镇旅游人数近4万,仅餐饮和工艺品收入就已突破185万元。

  婉转细腻的苗族“情歌”、悠扬清脆的芦笙曲、刚劲有力的木鼓舞……传统的苗俗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西江“千户苗寨”正逐步走出大山。

  “传统的苗族文化是西江苗寨的价值所在,也是旅游开发的资本和资源。只有保护好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村寨永葆青春,让游客百游不腻。”“民族文化传承与妇女发展”项目组织者之一、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张晓研究员如是说。 作者:赵勇军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