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桶的食用油。 |
农民在搬运大豆。 |
苦涩的大豆
喝乙醇汽油的汽车眼下越来越多,能酿造出乙醇的玉米也变得紧俏了起来,期货市场现在的玉米价达到了158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0%,创下了10年来的最高,就连农贸市场上的玉米面也跟着水涨船高,一公斤卖到两块多,快赶上优质面粉的价了,最近涨价的还不止玉米,两个月前一桶30元钱的油,现在要40多元才能买得到,这油一涨价,动静比玉米还大,饭馆的油条、油饼、水煮鱼,甚至连肯德基的炸鸡腿也都跟着涨价了,油价为何上涨?它将涨到什么程度?
油价上涨带来的“连锁反应”
经常逛超市的李大妈发现,大豆油的价格最近长了不少。
李大妈:“涨了,涨了十多块钱。”
怕豆油会继续涨价,李大妈带来了一家子人,打算多买一些以防万一。
李大妈:“原来60多,后来就70多,后来这现在89了。”
小郭:“都说拿水炒菜了,不拿油炒菜了,水便宜。”
小郭是这家超市的进货员,她告诉记者,这次食用油涨价覆盖了所有大豆油品牌,平均涨幅在30%以上,目前在市场上,30元以下的5升装大豆油已经很难再买到。
记者:“这桶油以前卖多少钱?”
小郭:“四十五。”
记者:“现在呢。”
小郭:“现在卖五十多。”
小郭告诉记者,大豆油涨价后,其他的花生油等品种也开始跟着涨价了,她不敢多进货,只好天天往批发市场跑,在小郭的进货记录上记者看到,5升装的大豆油,2006年11月3日上午,每瓶进货价是31.5元,到了下午,进货价就到了32.7元,第二天,价格又升到了33元,此后几天,价格一直飞速上涨,11月20日,油价涨到了46.6元。
小郭:“一看涨那么多,我都傻了,进一次油涨一次,进一次油涨一次,我也不敢多进,我也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北京,近段时间,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大豆油涨价的情况,在上海,经过几次价格上调后,目前5升装大豆油的平均售价超过了40元,同比涨幅在41%以上,在济南,物价部门调查发现,大豆油一天三个价 ,同比涨幅超过32%,在广州,大豆油同比涨幅达到43%,为什么近段时间大豆油会出现大幅度涨价呢?随后,记者到几家油脂厂进行了调查。
油脂企业负责人:“应该是原料,基本上都涨,普遍都上涨。”
北京市宜佳禾美粮油有限公司经理师建铎:“成本就长了十几块钱。”
师建铎在油脂行业已经工作了十几年,他告诉记者,国内油脂企业使用的原料,80%都是进口大豆和毛油,可是2006年,受干旱少雨等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减产,导致大豆货源短缺,9月中旬,美国芝加哥交易中心的大豆期货价格开始攀升,到港的进口大豆从每吨2240 迅速上涨到了2900元。
师建铎:“9月份开始调价的,涨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
由于原料价格上涨,2006年11月份初,国内各大豆油脂企业开始上调大豆油价格,目前出厂价已经上涨了2000元,现在,对于下一步的价格走势,生产者心里也没了底。
师建铎:“因为原料这块,都是进口来的,那要受国际市场的波动影响。”
“崇洋媚外” 有苦说不出
国际大豆的价格上涨导致企业原材料成本升高,推动油价上涨,这个逻辑似乎非常简单,但背后其实还有更复杂的原因,一个图表显示:2004年国际大豆的平均价格是每吨2411元,最高时的价格曾达到4300多元,2005年平均每吨是1971元,2006年11月,价格是2600元左右,其实国际市场上大豆经常都会出现价格波动,今年11月以来的波动并不算是幅度最大的,但这次不大的波动却对我国食用油的价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什么会这样?
记者到师建铎经营的这家益家禾美粮油有限公司进行了采访,让记者意外的是,在大豆油价格突飞猛进的这1个多月,这家企业竟然停产了。
记者:“从几月份开始停的。”
师建铎:“我们就从11月份断断续续开始生产。”
2006年11月份以来,国内大豆油虽然涨价势头迅猛,可是师建铎却并没有因此多赚钱,反而一开始就亏了本。
师建铎:“刚开始的时候,原料涨到一个价位,我们要给客户订一份货,订完货了以后我们再进原料,那就拿不到以前的价位了,那你就得赔着钱走。”
师建铎的企业全部是用进口大豆和毛油作为原料,由于原料价格上涨幅度很大,2006年11月初的时候,他每生产一吨豆油就要赔两百多元。
师建铎:“一吨赔两百多,几百吨就是几万元没了。”
一个月下来,师建铎就赔了近百万元,让他犯愁的是,尽管赔钱,可为了维系老客户,当时企业还不能停产,他只好苦苦支撑着,可是没过多久,师建铎发现企业不得不停下来了。
师建铎:“因为这原料老是供不上,干着急没办法。”
进不到原料,师建铎无米下锅,只好停产,现在,什么时候能开工还是个未知数。
师建铎:“停一天损失就是两千块钱,租金就十几万,还有这些工人的工资,这是最基本的费用。”
记者:“有办法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吗?”
师建铎:“这状况我们真是改变不了。”
这种困境,师建铎并不是第一次遇到,他告诉记者,大豆的国际贸易,实际上是被少数跨国粮商控制着,2004年3月,在跨国粮商的影响下,进口大豆出现过一次大幅度上涨,师建铎和国内的几百家油脂企业,在每吨4300元的历史最高价,采购了大量美国大豆,可是在随后的一个月里,大豆价格迅速下降到了3100元/吨,师建铎因此亏损了6000多万元,在那次危机中,大连华农、三河汇福等一批国内大型油脂企业也元气大伤,依靠进口大豆生存的中小型企业几乎全军覆没,接近80%的企业被随后而来的跨国粮商低价收购或者是并购。
师建铎:“你上多少家企业,完了以后,他趴下,倒了,我们就有点承受不起了。”
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师建铎渡过了2004年的危机,可眼前的危机能不能渡过,他心里一点底也没有,记者看到,依赖进口大豆生产,众多油脂企业几乎被送上绝路,可是记者得知,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东北、内蒙古自治区有丰富的大豆资源,国内的油脂企业为什么非要依赖进口大豆,不使用国产大豆呢?
师建铎:“成本太高了,一箱的话,就差了二三十块钱。”
由于受规模生产、产业化程度、政府补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进口大豆种植成本远低于国产大豆,从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每年都拿出190多亿美元补贴大豆,相当于每吨大豆补贴200元钱,目前,美国大豆每吨的生产成本是1395元,巴西为984.4元,我国却高达1592元,这使得使用国产大豆作为原料的那些油脂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黑龙江省九三油脂集团,是黑龙江省最大的一家油脂企业,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坚持使用国产大豆榨油的企业,可是因为成本太高,他们设在东北地区的5个分厂早已经全线亏损。
黑龙江省九三油脂集团董事长田仁礼:“赔了6000万。”
公司董事长田仁礼解释,使用东北地区产的大豆,因为运营费、收储费较高,相比较直接到天津港口买进口大豆,每吨生产成本要高190元。
田仁礼:“如果我满负荷作业的话,我要收购到250万吨以上,差将近四个亿。”
[1][2][下一页] |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