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舍旁堆积的农产品。 |
四个亿的沉重负担,让九三集团不得不向生存屈服,2004、2005年,田仁礼在大连、天津建了两个分厂,全部采用进口大豆作为原料,用以反哺在黑龙江亏损的5个分厂。
田仁礼:“农民埋怨我,说九三油脂太不象话,国产大豆他不买,他买进口大豆,但是我现在是有苦难言,如果我不进口,我就要死掉了。”
显然,价格低成了国内油脂企业依赖洋大豆的主要原因,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2000年,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此后几年,大豆进口额连续攀升,2005年达到2650万吨,预计到2007年,进口大豆将达到3000万吨,80%将全部依靠进口,中国市场对洋大豆的依赖,让研究大豆产业已经47年的刘忠堂研究员颇感忧虑。
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研究员刘忠堂:“大豆这个产业,它是个大产业,第一它的种植面积,全国4个超亿亩的作物,其中有大豆,第二,大豆的加工链最长,不光是豆农问题,它涉及企业的发展,加工、包装,一系列的产业,这么大个产业,靠进口,完全依赖进口,那绝对是错误的,绝对不能,你没有大豆,就要受控于人,将来发展到16亿人就等着吃人家的东西,人家怎么说你就得怎么办,那你就毫无办法。”
刘忠堂分析,现在的贸易是全球贸易,国内的大豆及大豆油价格会受到国际市场影响这并不奇怪,让他担心的是,今年因为粮食主产区遭遇干旱,农业减产,整个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都出现上涨,可是从涨幅来看,2006年12月份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同比上涨了4.7%,大豆的涨幅高达23.47%,是所有农产品中涨幅最大的一个品种,刘忠堂分析,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研究员刘忠堂:“现在是明明白白的事实,大军已经压境,整个的加工企业被垄断了,原料被垄断了,市场被垄断了,定价权被垄断了,我们非常着急这个事。”
洋大豆横扫中国市场
在大豆之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县,村民王勇柱告诉记者,近年来受进口大豆的影响,他家前年种的2000公斤大豆一直没卖出去。
记者:“最近价格不是涨上来,怎么不卖呢。”
王勇柱:“涨上来也不行,现在还合不上本。”
记者:“还不够成本。”
王勇柱:“不够成本?”
记者:“他们来收是多少钱?”
王勇柱:“他们收现在是一块二毛多钱。”
记者:“那你成本得多少钱?”
王勇柱:“现在成本我算计算计得达到一块四。”
王勇柱告诉记者,大豆是村里人主要的收入来源,可是豆价低无人买,村民家家户户的角落里,都堆满了卖不出去的大豆。
王勇柱:“这一天到晚看这,打出的黄豆去卖,一块一毛多钱,瞅着就是干赔,卖不出去。”
王勇柱告诉记者,村里人种大豆的积极性一年不如一年,现在,很多人都扔下地外出打工去了。
王勇柱:“心凉了,都不想种了,觉得种大豆没有啥出路。”
记者得知,2006年黑龙江省全省大豆种植面积比2005年减少了25%,原本以种植大豆为主的阿城、海伦等地,经济发展因此遭受了惨重的影响。
黑龙江省海伦市市长李树田:“每年农民减少1个亿的收入,我认为我们现在跟国外的大豆没有竞争的可能。”
面对来势汹汹的进口大豆,无论是豆农、还是管理者,都备感无奈,那么作为大豆产业的下游产业,饲料加工业又有什么对策呢,青禾科技有限公司是哈尔滨市一家规模较大的饲料加工企业,从进口大豆价格上涨以来,企业的成本大幅度上涨,而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跟着提高出厂价。
黑龙江省青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殷学忠:“以前1900多块钱,就是最初,最低的时候,现在应该是2200多了。”
记者:“那因为这个豆粕涨价,你的这个饲料出厂价提高了多少钱?”
黑龙江省青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殷学忠:“出厂价我们提高了150元左右,100元到150元。”
殷学忠分析,饲料涨价给周围的养殖场增加成本,照此下去,肉蛋奶等食品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价格上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个推断并非空穴来风,2006年12月25日,由于受到粮油涨价等生产成本提高的影响,肯德基开始上调部分产品价格,与此同时,各地也传来了肉蛋奶、餐饮行业涨价的消息。
国内制油企业和饲料企业对进口大豆的强烈依赖,已经使我们的相关产业深陷困境当中,完全受制于人,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帮助我们的企业走出困境,谁又能来保卫我们每一个人餐桌,不被洋大豆所控制?
中国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研究员王继民:“现在我担心的就是大豆有可能是国外垄断我们农产品市场的第一个试验品,下一个有可能比如说玉米或者其他产品。”
王继民,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5年前,当中国要加入 WTO的时候,王继民就指出中国农产品将面临挑战。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继民:“这里面是几个原因,从美国巴西来看,他们的生产优势一个是规模大,一个农户可能有上千公顷,再一个就是说使用的是高科技,这个节约很多成本,而我们国家是小规模,也没有什么突破性的技术采用,在美国的话,种大豆还是有一部分这个补贴。”
王继民发现,来自政府的巨额补贴是不少发达国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主要手段,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美国政府已经拿出了1780亿美元,用于对农业科研、种植、运输、出口等环节进行补贴,农产品价格由此降低了43%,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我国争取到的农业补贴上限为每年农业总产值的8.5%,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补贴数额远远没有达到这一上限,从2004年开始,平均每年的数目为120亿元,而美国每年用于农业补贴的数目高达190亿美元。”
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研究员刘忠堂:“原来关于大豆成本我做过分析,巴西的,阿根廷的,美国的都比咱们高的多,他补贴的多,所以豆农一下成本降下来了,咱们大豆没有补贴,所以就显得我们的成本高了。”
凭借巨额的政府补贴,最近 10多年里,进口大豆飘洋过海,横扫中国市场,中国从传统的大豆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大国,更为严峻的是,刘忠堂发现,另一场危机也悄然逼近,2003年,我国棉花进口量还只有87万吨,2004年一下就猛长到了190万吨,2005年增长到了257万吨,2006年达到424.6万吨,进口棉已经占到中国棉花消费的40%,美国棉商正是凭借强大的政府补贴,以每吨比国产棉花低2000元人民币的优势占领了中国市场,导致国产棉严重滞销,棉农和棉花经营企业损失惨重。
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研究员刘忠堂:“棉花要步你们大豆的后尘,现在棉花也很紧张,形式也非常不妙。”
研究者发现,危机同样在玉米产业悄然而至,凭借政府补贴降低成本,美国玉米正在迅速占领国内市场,2003年以前,每年都有800万吨玉米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地,自2005年7月份转基因玉米被批准进口后,国内企业已经订购了近6万吨,预计今年玉米进口量将至少是去年的15倍。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继民:“有可能玉米加工上或者其它方面也会造成这种垄断局面,形成就是说国外企业对这个价格的控制能力。”
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研究员刘忠堂:“必须用政策来扶持大豆这样脆弱的产业和民族加工业,得如果这方面不扶持,那很快就让人挤垮了,因为人家势头很猛,我们现在越弄越缩小,所以我说,已经达到最后抉择的阶段了。”
半小时观察:种粮食不再只靠锄头
早在两千年前的汉朝,地球上还有好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大都,中国人就已经嫌炒大豆、煮大豆吃腻了,发明了豆腐,中国人比谁都会种大豆,但是现在,我们好吃点豆制品还得看外国人的脸色。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种粮不再是播种、收获这么简单的事了,农业已经被充分产业化,形成了长长的、复杂的产业链条,大家拼命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以便控制这个链条中的更多环节,加上现代资本市场的充分参与,大豆还是那个大豆,但种大豆、卖大豆已经完全不是中国农民熟悉的那些传统游戏。
开启的大门不可能再关上,中国农民不可能再回到自己种自己吃的年代,我们唯一的选择是组织起来,让中国农民熟悉现代农业的游戏规则,谁来做这个工作?政府拥有众多资源,只能由政府来牵头,其实,在全球化的游戏里,我们也不见得是弱者,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比如巨大的市场就是我们的一张王牌,现在的关键是,谁来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中国有几亿农民,种了千万年粮食的中国人绝对不能失去种粮食的本领。
主编:张凯华
记者:庄严
摄像:沈焱
[上一页][1][2] |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