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前书记谈皇甫平评论 揭秘小平91南巡
《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这是“皇甫平”1991年正月初一发表在上海《解放日报》头版的评论的标题。它与随后发表的几篇评论一起构成了名振一时的“皇甫平系列评论”。文章一扫当时舆论上对改革开放欲言又止的沉闷气氛,激情、鲜明地歌唱改革,鼓动改革。
时任上海《解放日报》党委书记的周瑞金,正是当年“皇甫平系列评论”的主要组织者。日前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当年这组文章的基本精神正是脱胎于“1991年小平上海讲话”,而1991年小平同志的上海之行,几乎是1992年小平南巡的一次预演。从1991年上海讲话到92南巡,小平同志显示出无比的政治勇气与智慧,而这些正是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遗产。
鲜为人知的“91小南巡”
记者:你16年前那组“皇甫平系列评论”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推出的呢?
周瑞金:这组文章的创作与小平同志1991年在上海的讲话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基本上就是根据他那次在上海的春节讲话精神而写的。
小平同志从1986年开始,每年都来上海过春节。但以往他都是住在西郊宾馆里,深入简出,非常低调。1991年那次来上海过春节,小平同志跟前面几次不一样了,他频繁地走访工厂,参观企业,听取浦东开发区等各部门的情况汇报,而且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发表了很多新的有关改革开放的讲话。这一系列讲话后来被编成一份专门的材料,供上海市高层传阅。
当时的一位上海市领导有意叫我过去看这份材料,目的是让我了解一下小平同志的最新思想,因为我当时是《解放日报》的一把手。怎么处理,要不要写文章则要我自己把握。
材料中的一句话触动了我:“改革开放还要讲,我们党还要讲几十年。光我一个人讲还不够,我们党要讲话,要讲几十年。”
我当时就拍板决定,要为改革呼喊,宣传小平同志市场经济改革的最新思想。我在小年夜找齐三个人,经过集体讨论后就把第一篇文章写出来了。后来一发不可收,又连发了三篇。这些文章的基本调子没出1991年小平同志上海讲话,我们只是对某些内容作了补充。所以这组文章都署名“皇甫平”,意思是“奉人民之命辅佐邓小平”。
记者:这组文章出来以后,就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周瑞金:对,当时很多大报、大刊都对我们的文章进行了批评,当然也有不少人对我们的观点表示支持。
对这场争论我们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这与当时的大背景有关。东欧剧变后,全国舆论的中心都是反和平演变,报纸上对改革开放讲得很少,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徘徊期。
当时我迫切感到,我们的国家面临着一个非常危险的转折点,好不容易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历国内外风波之后,我们面临是继续改革开放,还是重提阶级斗争的问题。
当时有很多人写了文章,要求分清楚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革还是资本主义改革,他们真正的用意是在反对经济改革的市场化方向。
当时改革派与反对派的争论非常激烈。
记者:后来还是小平同志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一锤定音?
周瑞金:整整一年时间,小平同志冷静地观察和思考了这场交锋。1992年春他老人家出山了。在南巡讲话中,他明确指出中国的改革就是要搞市场经济。他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解决了“姓社姓资”的困扰。
从1991年上海之行,到1992年南巡,小平同志表现出政治家的高度智慧。经过一年的争论,他等来了更成熟的时机。
1991年,他从改革中看出了问题所在,却没有直接走向前台,而是试探性地在上海小范围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为之做了一些宣传,不想反而引来那么多的批评,有些批评文章的矛头甚至针对整个改革的方向。在对这场争论进行充分的观察思考后,小平同志走到了前台。
他选择1992年春节这个时机南巡,是因为此时正好已经开始准备党的十四大,开始讨论如何进行人事安排,如何确定十四大报告的主题。在这个时候,他出来讲话就能够影响大局。在关键历史时刻,一锤定音,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引领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上。
[1][2][下一页] |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