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太原2月3日电(记者刘翔霄)山西省卫生厅日前完成的一项调查表明,近年来“求医问药”既难又贵,“怕进医院门”成为群众普遍反映强烈的“心头病”。这一现象的形成主要应归于六方面原因:
卫生资源总量不足、总体布局失衡。
常见病和重症分流就诊机制没有形成。出现常见病、多发病后,绝大多数居民会选择到大中型公立医院看病,造成这些医院超负荷运转,而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同时,由于医院多年来沿用先挂号后看病、先交费后检查或取药等传统服务模式,患者排队候诊时间过长,而医生诊断时间人均约十分钟,患者对此意见大,感觉看病难。
医疗机构存在大处方、滥检查等过度诊疗行为。现行的医疗事故责任倒置制度使医务人员为自我保护而增加患者检查项目,加之不同等级医院之间医疗费用差别明显,患者觉得到大医院看病贵。
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卫生资源尚未实现真正的全行业管理,现行城镇医疗保险政策没有达到低水平、广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正在试点推广中。
药品及卫生材料生产、流通秩序混乱。药品生产厂家和流通环节靠虚高定价留足促销费用现象普遍,而我国允许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和医用材料时加成15%,以弥补政府投入不足。这种制度上的“配合”令药品和医用材料虚高定价得以“大行其道”,而虚高费用最终全部转嫁到病人身上。
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政府投入不足,造成医院想方设法“自谋出路”,医院公益性质逐渐淡化,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医院创收的市场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