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近日在京召开了《西藏往事》座谈会,多位来自藏学中心、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的藏学专家一起观看了新发行的文献纪录片《西藏往事》,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 |
文献纪录片《西藏往事》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影片用真实的人物、真实的画面向观众讲述过去的故事。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资料积累,为这部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纪录片取材1960年以前拍摄的近900分钟的一系列纪录片,以对当事人、见证人、专家学者的访谈的方式,重现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西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真实面貌。
《西藏往事》介绍,西藏在1959年之前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阶段,统治者为政府、僧侣和贵族三大领主,相当于中世纪欧洲的庄园制度时期。根据当时的法律,人们被划分为三级九等,上上等人生命的价值相当于与其体重相等的黄金,而下下等人生命的价值则仅相当于一条草绳。
《西藏往事》拍摄负责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编导吴海悦先生在座谈会上介绍了拍摄的过程,先在大量的旧资料中找到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人物和地点,然后拿着旧照片、旧资料去寻找当年的地方、当年的人物,虽然当年有些房子已经变成了土堆,当年的一些人物已经过世,但是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之下,旧资料中出现的农奴格桑曲珍、德庆卓玛、尼玛卓玛等人都找到了,由这些历史的当事人来向世人讲述当年的亲身经历。
例如,在影片中,当年的小姑娘格桑曲珍坐在地上给领主磨鼻烟,而半个多世纪后,格桑曲珍在自家的小院中悠然地使用洗衣机;当年出生在牛棚的四代朗生德庆卓玛,现在家里已经养了6头牛……这一段段经历的讲述给观众们展现了真实的西藏历史。
***藏学家亲历的“西藏往事”
来自藏学研究中心、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的多位专家不仅是藏学研究界的专家,也是历史见证人,纪录片唤起了他们儿时的记忆,他们也在座谈会上讲述了自己亲历的“西藏往事”。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研究员拉巴平措先生在座谈会上说:“50年前的西藏到底是什么样?国内外都需要了解。《西藏往事》是一个有意义的纪录片。”拉巴平措的家族祖祖辈辈都是领主的农奴,而他本人是家族第一个上学的人--那是在解放之后,他坦言道:“只有了解了过去的社会,才能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大旦增先生表示,这部纪录片展现了旧西藏活生生的事实,揭露了封建农奴制社会的残酷和黑暗。大旦增先生还说:“我也是过来人,这部片子里的很多场景我都熟悉。我的父亲就是农奴,他一直干到60岁,人老了干不动了,被领主一脚踢开,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西藏人民不会答应历史倒退。”
“往昔与今朝的比较,能够唤起人们淡忘的记忆”,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兼藏学院院长喜饶尼玛看完影片后发出了感慨:“在旧西藏,人是没有基本权利和尊严的,而在如今的西藏,引用美国探索频道导演吉姆的话说:在西藏,你看到所有的人脸上都带着微笑,在今天的世界上,这是非常难得的。”喜饶尼玛也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我现在是一名大学学者,而在过去的我们家族,读书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扎洛则从公共服务角度分析了旧西藏的落后制度。在20世纪上半期,西藏的三大领主对国际世界发展水平有所了解,从他们家中所用的马桶、浴缸等等都能看出来,但是这些并没有体现在发展西藏的思路中,只是三大领主的自我享乐。
经历过那段黑暗岁月的西藏老人们中流传着一句话:“在旧西藏,农奴一无所用。农奴所能带走的,只有自己的影子;农奴所能留下的,只有自己的脚印。”藏学家们认为,《西藏往事》给国内外人士留下的,是真实的历史。(张楠)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