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以人为本在军事领域的崭新价值

  导读视点

  ◎新军事变革应当从深度上贯穿和体现以人为本

  ◎技术变革永远是思维变革的执行者。新军事变革第一位的,是人的变革

  ◎坚持以人为本是一个历史过程,是长远大计。必须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作为基础性工作,长期不懈地抓下去

  开栏的话

  在军事理论研究中,如何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长期的重要课题。

事实证明,找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军事工作的具体切入点,使之渗透到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途径。这不是即时性、阶段性的任务,也不是局部层面的事,而是始终贯穿于军队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主旋律。军事学术研究应积极靠拢主旋律,用科学发展观去转变我们的观念,通过转变观念指导和改进军事工作。为此,我们特开辟《又好又快谋发展》专栏,以期深入发掘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把它作为解决现实中重点难点问题的钥匙,以科学理论牵引我军现代化建设迈上新高度。欢迎赐稿。

  余爱水:空军某基地政治部主任,经济学博士,所著《军事与经济互动论》一书,被学术界高度评价

  张国育:本报高级编辑

  以人为本的实践空间 亟待向军事领域拓展

  张国育: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理念。既是核心价值,就不会局限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时间段,要体现到军事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以人为本内涵一定很丰富,意义也深远,搞“穿鞋戴帽”式的研究,显得肤浅。以人为本等待开发的空间很大,比如,用以人为本“助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就可以是个题目。

  余爱水:你这个题目,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我们还是从头说起吧。在中国古代,就有了以人为本思想的萌芽,像“天地之性人为贵”,“得人者得天下”,都是对历史的精辟总结。后来,西方经济学、管理学中,也逐渐有了类似的共识,因为人们从中普遍受益。还是马克思做了最有高度的概括——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以人为本的精髓。人的发展是历史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这是历史进步的规律。遗憾的是,由于“左”的影响,我们过去不大触及这个命题,今天提以人为本,是重新思考的结果。

  以人为本既然是个极有高度的命题,就有巨大的实践空间,当然包括推进军事变革。新军事变革也好,信息化战争也好,都对以人为本发出了新的呼唤。没有人的信息化,哪有军事体系的信息化?军事体系越是高速运转,越要求人的高度发展。一支军队作战体系很发达,而人的发展很落后,有这种事吗?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胡锦涛),使人更加理性地主宰世界军事潮流。

  张国育:你的意思是说,新军事变革应当从深度上贯穿和体现以人为本?

  余爱水:是的,举个例子。现在讲的比较多的是指挥体制改革,要精干、层次少,但精干就是一味减人吗?不是。结构优化、丰富人员内涵才是主导方向。减人的目的,是要使指挥通畅,减了人而不通畅,是瞎折腾。其实,我军还是一支数量型的军队,加上武器装备多代同堂,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改革指挥体制比别的事复杂得多,只做“减法”不科学,应该有适合自己的标准,不能发达国家怎样,我们就跟着怎样。出路恐怕还是要调动人的潜能,用人的发展来提高指挥效率。

  张国育:任何一种战略谋划,都追求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战果。今天,用以人为本来衡量,这个要求比过去更高了。现在,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就是发展作战理论,只关注进攻,对防御没兴趣,忽视战场生存能力,缺乏生存训练。军人必须不怕牺牲,但最优的选择,是尽一切努力减少牺牲。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法军队被德军重兵集团合围在法国的敦刻尔克,但没有选择就地死拼,而是组织大撤退,10天撤出三四十万人,这些人后来都用在了战斗中,是战争史上罕见的“用撤退铸造的辉煌”。

  余爱水:装备发展也有这个问题。现在的进攻性武器杀伤力那么大,人的生存很难,防护力不行,没法保存自己。发展武器装备,要增大防护附加值。武器的设计除了提高精度和威力,还要人性化,增加安全操作功能,可以减少平时训练事故和战场上的伤亡。

  张国育:推迟战争,延长和平,不是更好的“零伤亡”吗?一个国家的军队强大,它面对入侵的概率就小,即使有也不怕。这样的军队,才算有了履行使命的能力。以人为本不能等战争爆发了再去体现,应贯穿到平时,用加速军队现代化来避免战争,换取和平与安全。

  余爱水:从人的角度看军事变革,应当把它还原给人。弄清“为谁变革”,“靠谁变革”,“什么样的变革有利于人的发展”。这样的变革,方向才正确。可见,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博大精深,与那些可以直接操作的规则、措施不同,它更多地是帮助我们从大处着眼,学会科学思考。

  警惕“高技术、低人本”倾向

  张国育:关于人的决定作用,大家早就有共识。但现在,技术发展得太快了,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几乎无孔不入,势不可挡。结果,对人的关注下降了,处处可以闻到“信息绝对化”的味道。

  最近,以色列这支“常胜之师”,打黎巴嫩游击队却没占到便宜。原因很简单,太依赖电脑屏幕了,指挥员完全凭借网络数据判断战况,根本不去前线现地勘察,士兵勇猛善战的劲头也没了。过分依赖技术的结果,是精神创造力的萎缩。

  余爱水:历史上许多大变革,都是技术突破引起的,但别忘了,没有人的思维变革,突破只能停留在技术层面,不会引起连锁反应,更不会形成世界浪潮。这好比把技术看成一只风筝,那么线的一端就被牢牢地握在了思维的手里,技术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技术变革永远是思维变革的执行者,或者反过来说,一切技术变革都由思维引领,都靠思维操控,思维的穿透力大于技术的穿透力。所以,新军事变革第一位的,是人的变革。忘了这一点,必然受惩罚。

  张国育:其实,高技术更需要人的介入。高技术是什么?是把人的智力溶化进去了,是一种“智力转移”。是不是高技术,不光看材料先不先进,结构合不合理,性能优不优越,更主要的是看“智能化”水平高不高。智能化武器是人的智慧的结晶,它已经不仅仅是人的体力的延伸了,说白了,它被装上了人的“灵魂”。

  余爱水:这么说,武器落后已经暗含着人的落后了。当武器“附着”了人的智慧时,人与武器就不再是单纯的人和物的关系了。信息化战场上,如果双方武器水平差不多,人的决定作用有充分表演的机会。而武器差距太大,特别有了代差甚至隔代差时,人的意志与智慧很难有高水平。刚才说的黎巴嫩游击队,它们使用的武器也有高技术武器。不能孤立地看高技术,技术与人的“融合”是新动向。

  张国育:我认为,军事变革的所有重大问题,包括改革体制、更新装备,都应该把以人为本作为归宿。所有物质的东西,迟早要体现到为人服务上来。人一旦成为物的奴隶,一切错误就发生了。当年,西方的工业革命就有这方面的教训,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人几乎变成了机器的附属物。马克思对此深刻批判,提出人要自由全面发展,从异化劳动的奴役下解放人。历史惊人相似。今天,人们被高技术拖着走,一些改革目标与人“隔离”,就装备谈装备,就编制谈编制。为什么效果不好?因为以物为本,不是以人为本,忘记了为人服务、被人使用、在人身上体现它的最大价值。

  以人为本深刻包含着培养战斗精神

  张国育:人的决定作用包含精神的作用,培养战斗精神是以人为本的题中之义。战斗精神不会自然而然产生,它是一种军事文化,需要根基和土壤。一个民族尚武和不屈的传统,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的。在这种人文环境中锻造的战斗精神,到了战场上,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有保家卫国的坚强意志和敢打必胜的冲天气势。

  余爱水:培育战斗精神不仅仅在课堂,要渗透到军事活动全过程,包括思想建设,管理教育,军事训练,执行任务……需要强调,特别不能忽视了建立和谐的官兵关系。战斗精神是团队精神,对人文环境有很高要求,一个官兵关系恶劣、人际环境很差的集体,不会有很强的战斗精神;一个人格不被尊重、经常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士兵,很难有面对危险的无畏和一丝不苟完成任务的忠诚。以人为本强调关心人、理解人,尤其强调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内部关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凝聚军心,激发战力。

  张国育:今天,战斗精神被赋予了时代特征,勇敢不再简单地等同于胆量大。有这样一个规律,短兵相接的大规模作战,勇不勇敢,对双方士气有很大影响。战场信息化以后,勇敢与科学素养相比,后者的作用大,勇敢只有依附科学才有意义。人在没有获得足够的科学素养之前,光不怕死,很容易让人想起猛张飞“事到临头,先干了再说”的鲁莽。

  余爱水:也就是说,除了强烈的求战欲望和勇敢,能力更重要。艺高才能胆大,艺低的人很难做到胆大。竞技场上,只有技高一筹者才充满信心,才显示出霸气和潇洒。战场和竞技场一样,勇气加能力才是真勇敢,我们培育的是艺高胆大的人,艺不高只凭胆子大,有时是会坏事的。空喊勇敢不如提高能力,你提高了他的能力,也就增大了他的胆量。战斗精神靠科学精神牵引,做到理性勇敢,科学勇敢。

  以人为本是衡量创新深度的一把尺子

  张国育:以人为本是以人的优秀面为本,放大优点,压缩劣性。人的优秀面,包括聪明才智和奉献精神,也包括创新能力。在依靠创新推进变革的年代里,尤其强调创新的持续性。事实证明,凡是人的发展比较充分的地方,创新就有活力。没有以人为本,创新会失去持久力。

  余爱水:应该说,创造性是人的最高价值。创新力度大小,取决于能否让人最充分地展示优秀面;而创新能否持久,则取决于能否不断放大人的优秀面。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有了人的自身解放,才有了最大的创新欲望。说到底,创新首要的也是最终的目标,是为了人的发展;能否让人自由全面发展,从根本上决定着创新的持续性。

  有人以为,一讲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不要从严治军了。大错而特错!为什么有这种误解?恐怕没弄清这个问题:严而有序,才有利于人的发展,有利于放大人的优秀面,限制消极面;一支优秀面得到充分展示的军队,才有创造力。也就是说,有创造力的军队,同时必定也是一支纪律严明之师。这样看,从严治军不是以另一种方式,体现出对人性的认同、呵护与人文关怀吗?

  张国育:上述误解,大概还有一个原因,把从严治军与人的科学合理需求对立起来了。其实,人的充分发展,大体上与物质条件的改善成正比,从严治军不排斥人的科学合理需求。满足官兵的科学合理需求,让官兵实现自身价值,也是治军的一个目标。官兵科学合理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能释放出巨大能量,创新由此获得加速度。所以,在合理的范围内,官兵的利益越是得到满足,越有利于全面发展,越有利于唤醒创造潜能。可以说,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官兵的科学合理需求,是创新型军队的一个特点。

  余爱水:显然,创新离不开以人为本,它是检验军事变革成果的标志,是衡量创新深度的一把尺子。坚持以人为本,我们会发现一片崭新的天地。以人为本不是一般要求,坚持它,会少走很多弯路;不坚持它,一个集体没有凝聚力,一个军队要打败仗,一个国家会衰落。认真反思,我们的多数失误,都有不坚持以人为本的深层原因。对以人为本的认识深入一步,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就前进一步。真正的突破口就在这里。

  今天的以人为本必将赢得未来

  张国育:现在,人们打开了眼界,讲人的作用更强调综合素质,特别是科技素质,没有它,人的决定作用就大打折扣。看看科索沃战争,南联盟拉起“人墙”保卫大桥,何等的勇敢?但结局依然悲惨。看起来是人对武器无能为力,实际上是人的素质本身无能为力。一支军队落后,表面是硬件落后,其实,还是人的综合素质落后。这是一种全面的落后,深藏着历史的原因。胜利者早在开战之前,就把人的作用发挥出来了,而不是到了战场之后。胜负,和平时期已见分晓。

  余爱水:培养综合素质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全是精神层面的事,改善官兵物质文化生活,提高官兵待遇,让他们享有应有的权利,也与综合素质有关。不搞好物质文化生活,官兵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很低,还要求他们有很高的觉悟,是自欺欺人。超越现实的精神境界是有的,但不具有普遍性,少数人可以不等于多数人可以,曾经可以不等于永远可以。今天,要学会采用各种手段培养综合素质,包括提高官兵生活待遇。一切与人的素质有关的各种培训和保障,都要舍得投入,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比对武器装备的投入还重要。什么开支都可以省,但对人的投入不可以。不然的话,在未来战争中会付出巨大的生命代价。

  张国育:坚持以人为本是一个历史过程,不靠一时一事,靠长期积累。弥补综合素质的差距,非一日之功,平时舍不得对人的投入,临时抱佛脚,肯定来不及。应当把人的综合素质放在一个大的时间尺度内去看,尽早开发人的潜能、积蓄人的能量。以人为本不单是就今天而言的,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大计。没有今天的以人为本,就会失去未来。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张国育 | 余爱水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